為什么吃牛排不喝白酒,牛排為什么沒有八分熟

外國人吃牛排,作為家常菜,不一定非得往高檔品上摸。牛腩肉也可以吃,不過牛肉湯就不要喝,因為嘌呤大部分都在湯里,可以吃肉不喝湯,我換個問題來回答您,“為什么大部分中國人喝米酒卻不愛喝紅酒”,其實不是愛喝不愛喝的問題,而是長期以來的習慣,尿酸高的人當然是可以吃牛排的喲。

1、為什么大部分中國人喜歡喝白酒,而不是喝紅酒?

1、為什么大部分中國人喜歡喝白酒,而不是喝紅酒?

蒸餾酒的技術其實沒有多少年。所以我換個問題來回答您,“為什么大部分中國人喝米酒卻不愛喝紅酒”,其實不是愛喝不愛喝的問題,而是長期以來的習慣,要知道,酒在古代并不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當人們吃飽喝足以后,才會用多余的食材去釀酒,而這些食材是有點錢的人不會去吃的,比如高粱,比如葡萄。中國一直都是以糧食為主要作物,糧食富裕了就用來做酒;而西方并不盛產(chǎn)糧食,他們葡萄多,自然就是葡萄酒,

2、牛排為什么沒有八分熟?

牛排的成熟度都是奇數(shù),也就沒有八成熟的選擇了牛排的成熟度分成以下幾個raw:全生Blue:近生rare:一分熟簡稱R(牛肉兩面高溫煎烤60秒,內(nèi)部肉質還是生的)mediumrare:三分熟簡稱MR(有明顯血水,內(nèi)部肉質粉紅色)medium:五分熟簡稱M(內(nèi)部可見血絲,超過50%選擇這種,牛排肉質發(fā)揮的最好)mediumwell:七分熟簡稱MW(內(nèi)部肉質粉嫩,已經(jīng)不見血絲,最適合國人)welldone:全熟簡稱WD(幾乎是嚼不動的口感)不同的成熟度帶給人不同的牛排口感,當然也需要對應不同的牛排的位置。

西冷、眼肉、菲力這些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牛排位置往往大家都不很清楚他們其實對應更適合的成熟度,西冷牛排:牛外脊上的肉,含一定肥油,在肉的外延帶一圈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吃。老人和小朋友吃起來會有些費勁,由于要帶肉帶筋一起切割食用,3成熟、5成熟最好。眼肉牛排:牛肋上的肉,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于含一定肥膘,這種肉煎烤味道比較香,

3、西餐分量不多,為何外國人吃一份牛排就覺得很飽,中國人卻不行?

如果量少,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吃不飽。但是,說“西餐量不多”這可不一定,量多量少,也像中餐一樣分地域、菜色以及店面習慣,量大起來也可以很大,不輸我們的東北菜。介紹過牛排,以牛排來說,一份菲力和一份T骨的量肯定是不一樣的,品質在那擺著,如果菲力像T骨一樣滿大街都是,它就不值錢了。國內(nèi)的西餐店一般沒有特別不上品的種類,基本上就是菲力、肉眼、西冷、T骨,

在外國就未必,可能會以整牛的部位來算。這樣的話檔次就會下降一點,但量就大了點,比如說肩胛肉,肩胛肉基本分為兩類:板腱和翼板。同樣一份肩胛牛排,板腱的量就會少一點,翼板的量就會多一點,因為翼板的肉質不如板腱,筋膜比較多,你吃板腱未必吃得飽,但吃翼板可能就吃得飽。又或者肋脊,肋脊常見沙朗牛排和牛小排,同樣點一份,那肯定是沙朗量多小排量少,

包括同樣一份后腰脊的沙郎,肯定腰里脊量小,后腿量大。若是整體相比,你點一份菲力很可能吃不飽,但同樣一份牛排,你的是沙朗后腿ROUND,飯量小點都未必吃得完,牛排里,量最多、最便宜的,應該是腱心和腹脅FLANK,肉絲太粗,如果不是薄燒口感就不好,你若是點這玩意點一份肯定夠吃。國內(nèi)西餐店通常都不會有這種便宜、量大但是不那么好吃的種類,

外國人吃牛排,作為家常菜,不一定非得往高檔品上摸。他來一份菲力他也吃不飽,反過來,一份沙朗后腿或者腹脅,換你你也能吃飽,中餐也一樣,你到高檔酒店去點一份東坡肉,就拳頭那么大一塊,吃不飽很正常,你到街邊小店去點一份東坡肉,用料、手藝可能都不如大酒店,但是一端上來就是一鍋,倆人都吃不完。西餐在國外屬于家常菜,可以賣便宜實惠的菜品,到了國內(nèi)它得創(chuàng)牌子,它就只能賣高檔的,你只見過高檔的牛排,那種菜色量都不大,你以偏概全,自然就以為所有的牛排量都不大。

推薦閱讀

牛排配紅酒可以一起吃么,吃牛排為什么配紅酒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