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國歷代國君(隨國歷代國君隨侯)

1. 隨國歷代國君

1. 隨國歷代國君

曾侯乙(約前475-約前433),周王族諸侯國中曾國(又叫隨國)的國君,姬姓,氏南宮名乙。

曾國與史書中的隨國一國兩名,始祖為赫赫有名的周朝開國大將軍南宮適(括)。曾國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鎮(zhèn)守南方的重要邦國。

曾侯乙是周朝開國重臣南宮適之后,建立曾國屬于西周王朝經營南方大策略的重要部分,實現(xiàn)了周王朝對江漢地區(qū)的有效控制。

曾侯乙的曾國是周王朝正統(tǒng)的代表,自然重視當時貴族教育“六藝”之“樂”,也格外維護當時堪稱周朝治國基礎的禮樂制度。 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編鐘和曾侯乙編磬等大型禮樂重器,折射了華夏先祖?zhèn)?,曾?chuàng)造出的輝煌的禮樂文明。

2. 隨國歷代國君隨侯

2. 隨國歷代國君隨侯

隨姓和隋姓,隋姓人口多。隋姓,中國姓氏之一。當代隋姓的人口大約有45萬,排在大姓姓氏中第203位(根據(jù)2012年調查結果),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37%。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大約占隋姓總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這五省區(qū)又集中了45%。全國形成了以山東和東北為中心的兩塊隋姓分布區(qū)。

隨姓在今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統(tǒng)計,隨姓居全省第412位,共有835人。隨姓望居河內郡(楚漢之際置。相當于今河南省黃河北岸武陟縣一帶)。在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延津縣還有一支隨姓分支。安徽省界首市、太和縣各有一支隨姓分布。山東省魚臺縣羅屯鎮(zhèn)(隨集村、隨海村、隨莊村、吳莊村斜街等)有一支隨姓分布。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岐河鄉(xiāng)(前隨樓村、后隨樓村、隨溝涯村、東隨莊村、西隨莊村、隨高莊村)有一支隨姓分布。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鄧城鎮(zhèn)(前史村隨莊)有一支隨姓分布。河北省邢臺市謝爐鎮(zhèn)史莊有一支隨姓分布。

3. 隨國歷代國君名單

曾侯乙的后代,今天在哪里,歷史沒有記載。

曾侯乙,姬姓,氏曾名乙。生卒年不詳(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推定,他大約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約433年),史籍并無其人記載。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南方姬姓曾國(即姬姓隨國)的國君。

此曾國與史書中的隨國一國兩名,始祖為赫赫有名的周朝開國大將軍南宮適(括)。曾國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鎮(zhèn)守南方的重要邦國。

4. 隨國國君世系

據(jù)《史記·秦本紀》中記載:帝舜時,東夷部落首領伯益(一作伯翳),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調訓鳥獸,鳥獸多馴服”被帝賜姓嬴氏。伯益后裔有徐氏、郯氏、莒芪、終黎氏、遠奄氏、奐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黃氏先人大約在商末周初在河南潢川建立黃國,被周天子封為子,又稱黃子國。

黃姓是當今中國第七大人口姓氏,總人口達3079萬人,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qū)。廣東、四川、湖南、廣西、江西五省區(qū)黃姓約占全國黃姓人口的56%。據(jù)《黃氏淵源》載:宋代江夏人黃震,官至煥章閣左司馬尚書,在重修江夏家譜時,呈奏皇帝,得御書“黃氏忠孝兩全,江夏無雙,歷代簪纓”。一、以國為姓及黃國歷史的演變今日的黃姓按古代的嚴格意義來說,只是氏不是姓。因為,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團徽,氏是從姓分出來的小氏族支系的標志。

黃氏是從嬴姓中分離出來的,只是氏不是姓。嬴姓的始祖是東夷集團的大首領少昊,黃氏也以少昊為遙遠的始祖,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期才開始的。那么,黃氏是怎樣來的?黃氏是由黃國而來的,黃國雖立國久長,但地方小,勢力弱,在先秦經典著作中僅有一鱗半爪的記載。

它的歷史演變,朝代盛衰,風云變化等情況,一直鮮為世人知曉。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已肯定黃國為嬴姓國,是伯益后代所建,是毫無疑義的。

最早記載黃國歷史的《竹書紀年》一書也是認為黃國為伯益后代所建。至于黃國的始創(chuàng)者是伯益的哪一位后代,不同的黃氏族譜有不同的說法,博鰲黃氏族譜認同福建邵武黃氏族譜的說法,認為古黃國的始創(chuàng)者是黃帝——顓頊——陸終系族與少昊——伯益族系的共同子孫所建。

認為伯益是黃帝——顓頊族的女華之子,而陸終則是出自嬴姓的伯益之后,南陸公是陸終的次子(陸終有六子),名參胡又名惠連。相傳遠古時期,洪水為患,百姓遭殃。大約在堯、舜之際,大禹治水有功,繼承舜位。南陸公佐禹治水有功,受封于黃,創(chuàng)建黃國,以后,子孫遂以國為姓,即黃氏或黃姓。因此,南陸公是黃國的始創(chuàng)者,在族譜的黃氏歷代相傳世系中,南陸公是第一世,就是這個道理。

其遠祖族系就是黃帝——顓頊——伯益——陸終——南陸系統(tǒng)。

在古代歷史上黃國有三個,即汾水之黃(山西)、漢東之黃(湖北)和潢川之黃(河南)。前兩個黃國的歷史都湮沒無聞,后嗣衰微不昌。惟有潢川黃國之后一支,子孫人丁興旺,族姓繁昌,在今日中華十大姓中排名第七的黃姓,人丁數(shù)千萬之眾,絕大部分黃姓族人都自稱是潢川黃國的后裔,那么,潢川黃國在哪里呢?在《史記正義》引《括地志》中,關于古黃國都城位置所在早有記載。說:“黃國故城,漢弋陽縣也。

秦時黃都嬴姓,在光州定城縣四十里?!彼未说摹短藉居钣洝肪?27“光州定城”條目中說:“黃國故城在(定城)縣西十二里”。

明朝人宋濂《諸暨孝義黃氏族譜序》也有同樣的記載,類似的記載也見于大量的方志和族譜中??傊?,漢代弋陽縣和宋元時期的光州定城縣,即今河南省潢川縣。據(jù)考古調查和考證,古黃國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潢川縣西北六公里,淮河之南,潢河西岸的隆古鄉(xiāng)。其都城遺址至今仍在,是信陽地區(qū)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春秋時期諸侯國都城,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黃國自公元前21世紀,夏代初年受封建國,歷經夏、商、周三個王朝,一直頑強地生存了1400余年。其歷史概況是這樣的:由于伯益是被夏啟所殺,伯益的后代同夏王朝進行了長期的斗爭。

公元前16世紀原屬東夷集團的殷商部落在首領成湯領導下迅速崛起,最后滅了夏朝,建立了強大的殷商帝國。黃國同商族都屬于東夷集團,一直受夏王朝壓迫。

因此,商族興起后,黃國便投奔到商人一邊,成為商的小盟國,許多黃國人參加商朝政府,在政府中任職。公元前11世紀,周王朝取代商王朝,對黃國采取承認的政策,容許其繼續(xù)存在。

到兩周之際,黃國勢力有所發(fā)展,它與淮河流域的同族,臬陶、伯益的后裔、原東夷集團的江、道、柏、弦等嬴姓諸國結成同盟,并成為東夷嬴姓小國的盟主。

同時,又通過與周王朝的同族姬姓小邦國聯(lián)姻等方式,改善與周王朝及中原各國的關系,成為親中原、華夏集團淮河流域嬴姓小國的代表。

后來,南方的荊蠻楚國日益強大不斷向四周擴張勢力,淮水、漢水流域的諸小國都面臨著被吞并、消滅的威脅。

因此,黃國加強了同嬴姓諸小國的聯(lián)盟并與周王朝在漢東的代表隨國結成同盟,始終不屈服于楚國的壓力并共同抵抗楚國的威脅和侵略。據(jù)《春秋》記載,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黃國與相鄰的同姓小邦江國一道參加齊侯主持的貫(今山東曹縣東南十里處)之盟會,次年又參加陽谷(今山東陽谷縣)之盟。

從此,與中原的齊、宋、鄭、衛(wèi)、魯?shù)戎T侯國結成反楚同盟。公元前656年黃國便與齊、魯、宋、衛(wèi)、江等同盟國一道,攻打親楚國的陳國,惹惱了楚國。楚國隨就進行報復,決定滅掉黃國。

經過充分的準備后,楚國于公元前648年,以黃國不向楚國納貢為借口,大舉入侵黃國,古黃國至此滅亡。

5. 隨國歷代國君排名

“大隨國”隨州是隋朝的起源地,也是春秋戰(zhàn)國的古遺址,是炎帝故里,更是四大文明之一編鐘的故鄉(xiāng)。這次暴雪的降臨讓隨州、襄陽等地方,躍入大家的眼簾,只不過沒想到這次是以這種方式聞名。

隨州的“隨”最早出于西周“漢東之國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后,“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

6. 隨國公是誰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小字阿囗,弘農華陰(今陜西省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

楊廣美姿儀,少聰慧,初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冊立為晉王,參與滅陳戰(zhàn)爭。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間,在前人修的眾多運河基礎上疏浚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開創(chuàng)了萬國來朝的“大業(yè)盛世”;又改度量衡依古式;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開創(chuàng)科舉,又南平林邑、西吞吐谷渾,三征高句麗,使隋朝達到極盛。

但楊廣對人民奴役征斂十分苛重,濫用民力,使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巨大的工程和連年的戰(zhàn)爭使民生不堪重負,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叛亂。在農民軍的打擊下,隋朝統(tǒng)治搖搖欲墜。大業(yè)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變之后,為宇文化及叛軍所縊殺,隋朝滅亡。楊侗追謚為明皇帝,廟號世祖;唐高祖李淵追謚為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追謚為閔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四十余首。

7. 隨國歷代國君列表

一、句子解釋

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背唬骸拔倚U夷也?!币馑际恰迥辏辞?06),楚國討伐隨國。隨國君說:“我沒有罪過。”楚王說:“我處在蠻夷地區(qū)?!?

二、句子出處及解析

1、句子出處:《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第十三段。

這一句完整內容是: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

意思是:三十五年,楚國討伐隨國。隨國君說:“我沒有罪過?!背跽f:“我處在蠻夷地區(qū)。今天諸侯們都背叛王室互相侵伐,互相攻殺。我有軍隊,想憑此參與中原的政事,請求周王室尊奉我的名號。”

2、《楚世家》簡介:《楚世家》是《史記》中的一篇,是記述楚國從興盛到滅亡的完整歷史的著作。

根據(jù)司馬遷的說法,楚國是黃帝之子昌意之后。楚人的祖先之一重黎曾為帝嚳的火正,因有功,被命為祝融。以后其弟吳回繼之。吳回第六子季連,羋姓,是楚人的直接祖先。

吳楚國的發(fā)展并非一帆風順。春秋時,與吳、越關系緊張,曾一度被吳國打敗,進入戰(zhàn)國后,雖有吳起相楚悼王的改革,但由于舊貴族勢力強大,不久即夭折。楚國的發(fā)展道路是很曲折的,最終為秦國所滅。

從文化方面講,楚國產生了象屈原、宋玉那樣的大文學家,也產生了象老子、莊子那樣博大精深的思想家,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從政治方面講,楚國對人們有啟發(fā)、有借鑒的也比較多。楚莊王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推薦閱讀

西安稠酒有什么功效,陜西有什么特產值得帶回家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