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懿德流芳
清朝安徽桐城人張英在京城當大官,又一次他家的宅子和鄰居吳家家的宅子發(fā)生了沖突,他家人開始已經留夠了兩家的距離,但吳家還是來鬧事。沒辦法家人只好派仆人到京城向他請教如何解決,張英聽完來人把事情詳細敘述后,隨即寫信一封讓來人帶回,并叮囑一定要按照信上所說的做。家人拆開信后只見信上張英寫著:千里家書只為墻,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按照信上說的讓出了三尺的地方,吳家人一看不好意思了也讓出了三尺。這樣總共有了六尺的地方。
當地人為張英的胸懷所折服,一時間這件事傳為佳話,親切地稱這條巷子為六尺巷。張英的做法體現了一個人應有的寬容和謙虛,他的大度令人信服。即使在現代也有非常好的借鑒意義?。?/p>
2. 懿德流芳的下一句
白馬櫪金帳千秋捺缽地;
天藍襯水清靈秀嫩江灣。
嫩水沾恩 捺缽遺風 撒網打撈皆日月;
高層聚德 遼金故地 抬眸撞透一江天。
輕風拂葦,漫著煙云,老坎子詩情自現;
幽鷺凌波,更生氣象,嫩江灣畫意如斯。
長白起源,一瀉千程滋廣袤;
嫩江發(fā)軔,域流萬頃潤豐饒。
脈起嫩江長白,潤澤芳洲,九曲驚魂饒塞北;
歲開雪韻冰心,豐盈玉穗,一源豪氣譽關東。
契丹懿德流芳遠;
才女風華遺韻長。
山水文章,嫩西筆觸;
湖天氣韻,江外風流。
3. 懿德流芳上一句
清代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的府第與吳姓相鄰。吳姓蓋房欲占張家隙地,雙方發(fā)生糾紛,告到縣衙。相府家人遂馳書京都,張英閱罷,立即批詩寄回,詩曰:一張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詩,旋即拆讓三尺,吳姓深為感動,也連讓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六尺巷東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為張英宰相府,巷北為吳氏宅,全長100米、寬2米,均由鵝卵石鋪就。六尺巷主體建筑包括巷道、東邊的禮讓石牌坊和西邊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閑廣場、詩畫照壁、假山石等。
六尺巷作為一個文化的新載體,其典故所包含的謙和禮讓精神實際上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它的寬不是寬在六尺上,而是寬在人們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上。六尺巷文化意蘊生發(fā)的根源,雖然局限在張英與吳家的個人道德層面上,但它凸顯的是官方怎么對民眾的態(tài)度,和利益之爭的立場,以及解決矛盾的方式,是一個時代處理官民關系的范本。
4. 懿德流芳的意思
答:、1.指美好的品德、德行流傳芳香。
①《后漢書·鐘浩傳》:林慮懿德,非禮不處。
②《詩·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p>
③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崇儒學》:“《禮》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所以古人勤于學問,謂之懿德?!?/p>
④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公之懿德茂行,可以勵俗;清文敏識,足以發(fā)身。”
⑤清顧炎武《贈孫徵君奇逢》詩:“微言垂舊學,懿德本先民?!?/p>
2、特指婦女的品行貞德節(jié)操美好。
①唐 韓愈 《賀冊皇太后表》:“恭惟懿德,克配前芳?!?/p>
②明 王玉峰 《焚香記·辨非》:“ 桂英 堅志,死不改節(jié),懿德可嘉,爵祿宜永?!?/p>
例句:
1:周總理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懿德流芳!
2:馬皇后母儀天下,懿德流芳。
5. 懿德流芳典故
喪葬對聯橫額大全:音容宛在,高風亮節(jié),淑德一生,駕返瑤池,德及梓里,良操美德,駕鶴歸仙,香山添座,名垂千古,母儀千古,懿德可風,百世流芳,痛失知音,慈顏己逝,風木與悲,一別千秋,與世長辭,吊亡慰存,德高望重,榮歸仙鄉(xiāng),榮歸佳城,聞訃灑淚,一朝千古,泣奠中堂。
6. 懿德流芳怎么讀
千里修書的完整內容是: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學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位于桐城的祖宅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只有一條小巷供雙方出入。后吳家要建住房想占用這條巷子,雙方爭執(zhí)不下去打官司。張家寫信給張英要他來解決鄰居的爭端,張英于是回書一封: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卷”由此得名。
在故事中,人們都在稱頌張英大學士的高尚品格,“懿德流芳”是給他的最高褒獎。
7. 懿德流芳啥意思
德是德性,行是行為,流芳播惠就是充滿正能量享譽人間,百世千秋當然是經歷了歷史的檢驗,跨越了歷史斷層而經欠不衰??傮w意思為,人的一生如果能獲得世人認可嘉許,并對現實有突出貢獻,在歷史上可圈可點,那這個人就功蓋千秋留芳萬年。就是古人所云:立功立德立言,則不負此生!
8. 懿德流芳用于什么地方
墓碑上的對聯橫批
墓碑上的.對聯一般有個切合的橫批,讓對聯更加完整。讓我們看一下有哪些是經典的橫批吧!
墓碑對聯橫批
橫批:福壽全歸
橫批:典型宛在
橫批:勤勞一生
橫批:儉樸家風
橫批:教子有方
橫批:忠厚待人
橫批:德及梓里
橫批:名留后世
橫批:永垂不朽
橫批:千古流芳
橫批:間容宛在
橫批:松柏長青
橫批:駕返蓬萊
橫批:騎鯨西歸
橫批:哲人其萎
橫批:鶴歸華表
橫批:寶婺星沉
橫批:鳳落長空
橫批:駕返瑤池
橫批:淑德可風
橫批:母儀千古
橫批:女史流芳
橫批:巾幗英雄
橫批:哲人其萎
橫批:鶴歸華表
橫批:寶婺星沉
橫批:鳳落長空
橫批:駕返瑤池
橫批:淑德可風
橫批:福壽全歸
橫批:典型宛在
橫批:勤勞一生
橫批:儉樸家風
橫批:教子有方
橫批:忠厚待人
橫批:德及梓里
橫批:名留后世
橫批:永垂不朽
橫批:千古流芳
橫批:間容宛在
橫批:松柏長青
橫批:駕返蓬萊
橫批:騎鯨西歸
橫批:母儀千古
橫批:女史流芳
橫批:巾幗英雄
墓碑對聯
上聯: 他山石借佳城固
下聯: 懿德碑銘福澤綿
上聯: 同樹雄心創(chuàng)家業(yè)
下聯: 共臥鐘靈佑后人
上聯: 百世昌隆賴先輩
下聯: 千秋功德垂子孫
上聯: 報效先輩唯修德
下聯: 希冀兒孫當盡忠
上聯: 操如松柏清如竹
下聯: 言可經綸行可師
上聯: 茶品千秋風雨韻
下聯: 花開萬代桂蘭芳
上聯: 青山佳城佑后人
下聯: 月形吉地葬忠骨
上聯: 青山綠水好風光
下聯: 五岳河川多美景
上聯: 常觀碧水流源遠
下聯: 永佑后人福澤長
上聯: 慈誨千載猶在耳
下聯: 懿德萬年永流芳
上聯: 當年幸立程門雪
下聯: 此日空懷馬悵風
上聯: 高臥名山多福蔭
下聯: 長眠福地永光輝
上聯: 美德常與天地在
下聯: 英靈永垂宇宙間
上聯: 龜嶺憑欄餐秀色
下聯: 龍山攬勝浴清風
9. 懿德流芳對聯
1.上聯:功德常昭垂千古,下聯:恩澤長綿仰萬年。
2.上聯:同樹雄心創(chuàng)家業(yè),下聯:共臥鐘靈佑后人。
3.上聯:百世昌隆賴先輩,下聯:千秋功德垂子孫。
4.上聯:常觀碧水流源遠,下聯:永佑后人福澤長。
5.上聯:慈誨千載猶在耳,下聯:懿德萬年永流芳。
10. 懿德流芳是多少歲
這個典故出自林翰明的《誡子弟》詩,后被寫成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六尺巷傳說》。
《六尺巷傳說》:林瀚明成化二年進士,明正德年間任南京吏部尚書,為留京四君子之一。2000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誡子弟書》,其中刊載了林瀚的《誡子弟》詩:“何事紛爭一角墻,讓他幾尺也無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p>
在林瀚明彌留之際,子孫問他有什么遺言,林瀚明說:“學吃虧而已。”這是林瀚留給后代子孫的一筆不竭的寶貴精神財產,有此遺訓,家門鼎盛,林氏三代出了五個尚書。
擴展資料
“六尺巷”現今地點: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區(qū)西后街與五畝園之間。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六尺巷”舊址受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1985年,桐城市政府將“六尺巷”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安徽省政府有關部門撥專款進行部分修復。
1999年,桐城市政府又撥??钤谄溥z址上進行復建與擴建。現今的“六尺巷”主體建筑包括巷道、東邊的“禮讓”石牌坊和西邊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閑廣場、詩畫照壁、假山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