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如何調制(白酒怎么調制)

白酒怎么調制


一.怎樣調白酒?

1. 一瓶白酒分兩次調, 要準備話梅水, 還有冰塊。 把冰塊放到扎壺里, 之后把白酒和話梅水倒下去, 攪一下,, 之后在試一下, 看是濃了還是淡了, 不合口味了再調一下就可以了。

二.如何調白酒

1.首先應選擇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有合格檢驗報告的食用酒精(最好選用玉米酒精)作為調酒原料。將96°食用酒精加水降至60°,此時加入白酒調味液最為合適。

2.由于調味液中有大量超濃縮基酒(純大米釀造)酒度太高或太低時加入容易造成混濁。 根據消費者需求,加水至所需酒度,靜置1~2天即可飲用。

3.(由于不用過濾設備,所以水質必須是清亮透明)舉例:要調制五公斤40°白酒,首先將2公斤酒精加水30公斤此時酒的度數為60°以上迅速加入25毫升調味液,邊加入邊攪拌,五至十分鐘后,再加水70公斤,即可得到40°以上5公斤白酒靜置1~2天后即可飲用。

4.白酒的口感,在香氣上要求細膩、柔和、舒適,口感上要不沖、不辣、不燥,入口綿軟,后味爽凈,不要香氣過濃,后味不要求悠長,要凈爽,說起來簡單,既要濃香,又要淡雅,既矛盾又互相統一,怎樣才能做到。

5.融合各種香型的白酒生產技術和工藝,以補充單一香型酒質的缺陷,如濃香型白酒采用醬香型白酒的高溫堆積法。

6.多種香型酒的融合,如濃香型酒加一部分醬香清香等。找出最佳的配比關系的確定各種香型酒的用量。生產多種調味酒,用少量的精華酒彌補基礎酒的不足。

7.雙輪底調酒,增加酒的香氣,補充微量成份。陳年調味酒,增加酒體的醇厚感,減少辛辣味,使酒體更綿柔。曲香調味酒,增加酒的曲香味。

8.藥香調味酒,用來提高酒的香氣及酒體的豐滿程度。芝麻調味酒,因本身兼具濃、清、醬之風格,綿柔豐滿,優(yōu)雅細膩,香味協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經久不息,用此調酒味可增加酒的優(yōu)雅、醇厚、綿柔,飲后令人心曠神怡,愉悅舒適。

三.白酒如何調

1.糧谷和薯類是生產白酒的主要原料,其它含糖原料和含淀粉的代用原料也可用來釀酒。(一) 糧谷原料高梁、玉米、大米,是糧谷原料中用于釀造白酒的主要原料,有些名優(yōu)白酒除使用上述原料外,還搭配一些其它糧谷類。

2.例如,五糧液就是用高粱、玉米、小麥、大米、糯米五種原料搭配釀制的。各地產的優(yōu)質白酒,在選擇釀酒原料時也采取多品種搭配,但多以高梁為主。

3.(二) 薯類原料紅薯、馬鈴薯、木薯等,含淀粉極為豐富,是我國白酒和酒精生產的重要原料。這些原科經過一定的工藝處理,也能得到質量較好的白酒。

4.(三) 含糖原料糖廠的廢蜜、伊拉克棗及其它野生果實,含有豐富的糖份,都可作為釀酒的原料。糖廠的廢蜜含糖量很高,甘蔗糖蜜含總糖49——53%,其中蔗糖占32——33%,還原糖占17——19%;甜菜糖蜜含總糖45%左右,其中主要是蔗糖,還有少量棉子糖。

5.用含糖原料釀酒時,要選用發(fā)酵蔗糖能力強的酵母。(四) 代用原料釀酒常用的代用原料,包括農副產品的下腳料,野生植物或野生植物的果實等,如高梁糠、玉米皮、淀粉渣、柿子、金剛頭、蕨根、葛根等。

6.用代用原料釀酒應注意原料的處理,除去過量的單寧、果膠、氰化物等有害物質。溫水可除去水溶性單寧;高溫可消除大部份的氫氰酸。

7.一切代用原料都應注意蒸煮排雜,保證成品酒的衛(wèi)生指標合格。凡產甲醇、氰化物等超過規(guī)定指標的代用原料,應嚴禁作飲料酒原料。

8.輔料即生產白酒所用的填充料。在固態(tài)法白酒生產中,為了調整發(fā)酵材料的淀粉、酸度、水分,以及疏松酒醅以利蒸餾,必須使用一定量的輔料。

四.白酒怎么做

1.白酒的制作方法:所用設備:原料處理及運送設備。有粉碎機、皮帶輸送機、斗式提升機、螺旋式輸送機、送風設備等。

2.拌料、蒸煮及冷卻設備。有潤料槽、拌料槽、絞龍、連續(xù)蒸煮機(大廠使用)、甑桶(小廠使用)、晾渣機、通風晾渣設備。

3.發(fā)酵設備。水泥發(fā)酵池(大廠用)、陶缸(小廠用)等。蒸酒設備。蒸酒機(大廠用)、甑桶(小廠用)等。我國的白酒生產有固態(tài)發(fā)酵和液態(tài)發(fā)酵兩種,固態(tài)發(fā)酵的大曲、小曲、麩曲等工藝中,麩曲白酒在生產中所占比重較大,故此處僅簡述麩曲白酒的工藝。

4.制作方法: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占60%以上。

5.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fā)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fā)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淀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淀粉濃度14~16%、酸度0。

6.6~0。潤料水分48~50%為宜。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

7.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鐘。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

8.將原料和發(fā)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后,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

9.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

10.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fā)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拌醅。固態(tài)發(fā)酵麩曲白酒,是采用邊糖化邊發(fā)酵的雙邊發(fā)酵工藝,揚渣之后,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

11.酒曲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yǎng)酒母用)。

12.為了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入窖發(fā)酵。

13.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

14.裝好后,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發(fā)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并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殘留量的變化。

15.發(fā)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束發(fā)酵。

16.蒸酒。發(fā)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fā)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

17.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并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原酒儲存一段時間,勾兌成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就可以出售了。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