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傳統(tǒng)工藝白酒而言,令人贊嘆不止的,無疑是先人們在釀酒過程中,因勢導利的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在發(fā)酵過程中,不但獲取了乙醇,同時獲得了酯、酸、醇、醛等。曲種的不同,水質的不同,釀造工藝的不同,原料不同,時間地點的不同,氣候地理的不同,都會對釀酒產生不同的影響,都會產生不同風格的酒,那制作白酒用什么原料呢?相關的介紹如下!
制作白酒的原料
1、糧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米及大麥等為原料釀制而成。出名及優(yōu)良白酒中絕大多數為此類酒。
2、薯干白酒:以甘薯、馬鈴薯及木薯等為原料釀制而成。薯類作物富含淀粉和糖分,易于蒸煮糊化,出酒率高于糧食白酒,但酒質不如糧食白酒,多為普通白酒。
3、其它原料白酒:以富含淀粉和糖分的農副產品和野生植物為原料釀制而成。如大米糠、高粱糠、甘蔗、土茯苓及葛根等。這類酒的酒質不如糧食白酒和薯干白酒。
白酒有霉味怎么去除
固態(tài)法生產的、未經勾兌的原酒,常見的屬正??谖兜挠校嚎辔毒?、苦味和甜味并存的酒、甜味酒、澀味酒、苦味和澀味并存的酒、酸味酒等。但在生產中往往會碰到麻味酒、嫂味酒、辣味酒、霉味酒、糊味酒、慷味酒、泥味酒、臭味酒等等,情況相當復雜。
白酒中有些異雜味是來自生產、貯存、運輸過程,某些是不容易轉變和克服的。例如,窖池管理不善,上層糧糟發(fā)倒燒、酒會發(fā)苦;若曲子受潮,大量長青霉,酒也會發(fā)苦。當糟子大量生長霉菌,酒會帶霉味;底鍋水不清潔或底鍋水燒干,酒帶糊味;稻殼用量太多或使用生樵,酒帶慷腥臭;使用劣質橡膠管流酒或輸酒,酒帶橡膠臭;滴窖不凈,酒帶黃水味;蒸餾時裝瓶不勻或摘酒不當,酒會帶尾子味。此外,容器工具不清潔,則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怪雜味,把本來是好的酒也搞壞了。所以,清潔衛(wèi)生、窖池管理不僅與出酒率有關,而且對酒質、酒味也有密切關系。
根源進行整治,首先發(fā)酵過程管理不到位,看看發(fā)酵的窖池、地缸封閉問題、然后看看原料、輔料的霉變問題,看看使用的設備衛(wèi)生問題,等等問題解決了,再生產的的白酒就是干凈的了。
處理白酒雜味(霉味),可以用活性炭吸附的方法處理,不過處理后的白酒顯得燥,需要懂得勾兌解決燥的問題。
活性炭吸附法,根據霉味大小確定活性炭(酒類,分香型不同)使用量,做萬分之2~千分之1做不同比例的活性炭吸附實驗,達到吸附滿意的,少使用活性炭的量。操作步驟是加入活性炭后,每6小時攪拌一次,20~24小時時候用過濾紙過濾,品嘗。大批量過濾時候選擇硅藻土過濾機過濾。
白酒掛杯是怎么回事
酒杯中杯壁上的酒液不會很快的落下,這就是白酒掛杯。
首先,把酒杯慢慢地傾斜過來。請注意一定要輕柔、小心,然后再恢復原狀。這時候您會發(fā)現(xiàn),白酒從杯壁流回去的時候,留下了一道道酒痕,這就是白酒的掛杯。所謂"長掛杯"就是白酒痕流的速度比較慢,短掛杯就是白酒痕流的速度比較快。掛杯長意味著白酒更濃,更稠,也可能是酒精含量更高。比如黑威士忌是一種醇厚的威士忌,所以它的掛杯很長。
斟了白酒,輕輕地搖杯,讓白酒酒液在杯壁上均勻地轉圈流動,停下來酒液回流,這并不是掛杯,稍微等會兒,你就會看到搖晃酒杯時候,酒液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有一圈水跡略為鼓起,慢慢地就在酒杯的壁面形成向下滑落的Tear"淚滴",就像是一條條小河,法文稱為Leg"腳",這才是掛杯。
酒度不同,或是因為酒液中其它一些成分的種類含量不同,白酒的表面張力也有所不同。當然這也可用來檢驗白酒中是否摻了太多水,不過都可以概括為好酒掛杯就能多而持久。好品酒的人還有個習慣:把未啟封的白酒酒輕輕搖晃后倒置過來看。
掛杯現(xiàn)象的形成反應的只是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白酒中酒精含量的指標。當酒液在杯壁上鋪滿,和空氣的接觸面增大,蒸發(fā)作用加強,而酒精的沸點比水要低,它首先蒸發(fā),于是形成一個向上的牽引力,同時因為酒精蒸發(fā)水的濃度,表面張力增大,在杯壁上的附著力也增大,所以酒液到處便累積形成一個拱起,因為有萬有引力的作用,重力終取勝破壞了水面的張力,酒液下滑釋放出"酒的眼淚"。所以說掛杯其實是酒精和水的一個交戰(zhàn),酒精含量高的酒掛杯都漂亮。
白酒燙著喝可以降低甲醇是不是
乙醛會增加酒的辛辣味,攝入一定量,飲者就會頭暈。導致醉酒的首要因素就是乙醛。而乙醛的沸點只有21℃,用熱水加溫,就可以使它蒸發(fā)掉。
此外,酒在加熱過程中酒精(沸點為78.3℃)也會揮發(fā)一些。當然,對酒加溫要有一定限度,如果太熱,會使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大部分或全部揮發(fā)掉。
酒太熱,飲后會傷肺。正確的飲酒方法,就是要在酒不冷不熱時飲。古人有“溫酒”、“暖酒”之說,其原因也就在此。明代陸容在《寂園雜記》卷十一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嘗聞一醫(yī)者云,‘酒不宜冷飲’,頗忽之,謂其未知丹溪之論而云然耳。數年后,秋間病痢,致此醫(yī)治之,云,‘公莫非多飲涼酒乎?’予實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飲醇酒。醫(yī)云,‘丹溪知熱酒之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言而恩之,熱酒因能傷肺,然和血之功居多,冷酒于肺無傷,而胃性惡寒,多飲之,必致郁滯其氣。而為亭飲,蓋不冷不熱,適其中和,斯無患害”。
元代人賈銘在《飲食須知》中就說:“凡飲酒宜溫”,認為“飲冷酒成手戰(zhàn)”。清代朱彝尊也認為:“飲生酒、冷酒久之,兩腳膚裂,出水瘋痹腫,多不可治,或損目”。清代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八回中有如下描述?!斑@里寶玉又說,‘不必燙暖了,我只愛喝冷的?!σ虌尩?,‘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寫字手打顫兒?!瘜氣O笑道,‘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旁收的,難道就不知道酒性較熱,要熱吃下去才發(fā)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拿五臟去暖他,豈不受害?從此還不改了呢??靹e吃那冷的了?!?/p>
純糧白酒不管是在內用和外用上,都能發(fā)揮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