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問下桃花塢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這句話的意思
這首詩出自唐寅一首《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前八句寫出一幅堪比《桃花源》的景象,并寫那“仙人”如何悠然自得。后八句述說平生志向,富貴貧賤做個比較。最后兩聯(lián)嘻笑人間,笑他人眼拙。
了解背景,詩就好懂了
桃花塢,即今蘇州市桃花塢大街及其周邊地區(qū)。 桃花塢在歷史上多有興廢。最早是農(nóng)桑之地,到宋熙寧年間,梅宣義在此筑臺冶園,柳堤花塢,風物一新,稱“五畝園”,又名“梅園”。紹圣年間,樞密章楶在五畝園南筑“桃花塢別墅”,占地七百畝。章氏子弟在此基礎(chǔ)上又廣辟池沼,建成一座莊園式園林,人稱“章園”?!秴情T表隱》譽其“園林第宅,卓冠一時”。梅、章兩家為世交,梅宣義子梅采南、章楶子章詠華,仿效曲水流觴典故,將兩園池塘打通,建雙魚放生池,一端通梅園的“雙荷花池”,一端通章園的“千尺潭”。當時郡人多于此春游看花,一時鼎盛。
宋末兵變,梅園、章園廢圮不堪。元以后,桃花塢又屢有興建。明弘治年間,著名畫家唐寅以賣畫所蓄,購得章楶的桃花塢別墅,取名為“桃花庵”,并在四周種桃樹數(shù)畝,唐寅亦自號“桃花庵主”。
唐寅曾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鄉(xiāng)試第一,但在會試時因被人所累而下獄。唐也由此厭惡官場,鄙薄功名,從而放浪形骸,足跡遍及名山大川。曾治印一方,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晚年隱居桃花塢,常與文人墨客聚飲。客去不問,醉便酣睡。明朝大才子唐寅所做。因科舉失意,筑桃花塢以為居所,浪蕩終日,以作詩作畫為樂。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是他自娛之詩
{0}
2,陳壇老酒標準代號
陳壇老酒的標準代碼QB1498-92。QB代表著輕工業(yè)行業(yè)標準,末尾的92則代表這個執(zhí)行標準是1992年制定的。所以,咱們可以斷定這酒屬于1992年以后的產(chǎn)品,這瓶酒的鋁蓋包裝也印證了我的想法。 白酒在80年代后期,執(zhí)行的標準是GB10781.-89。之前沒有統(tǒng)一的國標,只有行業(yè)標準和地方標準,有的公司執(zhí)行的是企業(yè)自己備案的標準。白酒(外文名:Liquor and Spirits),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fā)酵劑,經(jīng)蒸煮、糖化、發(fā)酵、蒸餾而制成的蒸餾酒。又稱燒酒、
老白干、燒刀子等。酒質(zhì)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jīng)貯存老熟后,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fā)酵劑,利用淀粉質(zhì)(糖質(zhì))原料,經(jīng)蒸煮、糖化、發(fā)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而嚴格意義上講,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兌而成的配制酒則不能算做是白酒。白酒的基本信息:白酒主集中在長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貴州仁懷、四川宜賓、四川瀘州三角地帶有著全球規(guī)模最大、質(zhì)量最優(yōu)的蒸餾酒產(chǎn)區(qū),分別為中國三大名酒的茅五瀘,其白酒產(chǎn)業(yè)集群扛起中國白酒產(chǎn)業(yè)的半壁河山。
{1}
3,qb149892白酒什么意思
QB1498-92,QB就是企業(yè)標準,為液態(tài)法白酒。本標準適用于以谷物、薯類、糖蜜為原料,經(jīng)液態(tài)法發(fā)酵蒸餾而得的食用酒精為酒基,再經(jīng)串香、勾兌而成的白酒?!痹跇藴实募夹g(shù)要求中也明確寫出:“所用酒基必須符合GB10343食用酒精的要求”。由此可以得出,QB1498的名稱應為《食用酒精配制白酒》。使用《液態(tài)法白酒》這個名稱實屬取名不當,易與真正的液態(tài)法白酒發(fā)生混淆,造成誤解。
{2}
4,伯虎夜讀詩的意思
秋香: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唐伯虎: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桃花庵歌--唐伯虎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據(jù)《明史》本傳記載,唐寅“性穎利”,博通經(jīng)史,然“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yè)” ,經(jīng)祝允明規(guī)勸,乃閉戶折節(jié),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歲時舉鄉(xiāng)試第一,故人多稱其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正當他躊躇滿志,一心想中狀元 “顯親揚名”時,卻意外地牽連進科場舞弊案,羈囚詔獄一年,雖終不了了之,卻也徹底斷送了他的仕進之路,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歸家后益放浪,終生以賣文墨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塢位于蘇州城北,宋時曾是樞密章粢的別墅,后廢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別業(yè),自號“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歲。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里,呼朋引類,詩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詩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內(nèi)容:唐寅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后唾棄仕途,最終采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這首詩就是體現(xiàn)這種思想的典型。狀若瘋癲的高傲,看破紅塵的輕狂,看似灑脫不羈,卻又隱隱透出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懷才無處遇、抱負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見一斑。 技巧:始終的每一句幾乎都是對偶句,整首詩對仗極為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沖擊力極強;前三句還用了頂針手法,在詩歌開頭清晰描寫環(huán)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耐人玩味,引人入勝的同時順其自然的帶出了后面的部分。詩中也未用艷麗詞藻,就像唐寅清高的為人。夜讀作者:唐寅 年代:明夜來欹枕細思量,獨臥殘燈漏夜長。深慮鬢毛隨世白,不知腰帶幾時黃。 人言死后還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場。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作者小傳】:唐寅(1470-1523),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吳縣(今屬江蘇省)人。弘治十一年(1498)鄉(xiāng)試第一。他是明代著名畫家,作詩別具一格,灑脫自然。為人不拘禮法,晚年尤其明顯,這在他的詩里常有流露。
5,qb149892白酒是糧食酒嗎
GB/T10781.1是指純糧釀造的酒。GB/T10781.1按國家要求的標準是以糧谷為原料,經(jīng)傳統(tǒng)固態(tài)法發(fā)酵釀造而成的濃香型白酒。1、固態(tài)法白酒的執(zhí)行標準: GB/T10781.1(濃香型)、GB/T 10781.2(清香型)、GB/T 26760(醬香型),指純糧釀造的酒。2、固液結(jié)合法白酒的執(zhí)行標準:GB/T20822,白酒中一部分為酒精酒,一部分為糧食酒。3、液態(tài)法白酒的執(zhí)行標準:GB/T20821,以食用酒精為酒基。擴展資料糧食酒的主要風格特點取決于以下方面:一是制曲技術(shù),二是釀造技術(shù),三是老窖泥技術(shù),四是勾兌技術(shù)。主要原料:純糧固態(tài)發(fā)酵工藝,根據(jù)“高梁香、玉米甜、大米凈、小麥躁、糯米綿、大麥沖”等特點,選用高梁、大米、糯米、玉米、小麥為主要釀酒原料。要求:顆粒飽滿、干燥、雜質(zhì)少、無霉變,并經(jīng)過嚴格的分級除雜,高粱粉碎成4-6瓣,玉米最大顆粒不超過0.2mm,糯米、大米粉碎成2-4瓣,小麥要求破皮。輔助原料:稻殼。主要作用是調(diào)節(jié)酒醅的淀粉濃度,充淡酸度,使酒醅有一定的疏松度,有利于酒醅的發(fā)酵。要求:新鮮干燥,不帶霉味,呈金黃色。釀酒用水:要求清澈透明,微甜爽口。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白酒標準匯編(第二版)
6,中國古人從什么時候開始刷牙的
秦漢時期:
關(guān)于口腔、牙齒之清潔、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齒如瓠犀”,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tài)。為了保持口腔衛(wèi)生和預防牙齒疾病,除強調(diào)飯后漱口等外,此時尺有剔除齒縫間食物殘渣的習慣。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發(fā)掘了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墓葬。其中有一個金制的,兩端分別為耳挖勺和小楊枝的龍形器物。小楊枝是龍的尾部,圓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證認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來剔除齒間食物殘渣的口腔清掃用具,此小楊枝也就是今之牙簽的雛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東吳高榮墓發(fā)現(xiàn)的金制小楊枝,日本齒科醫(yī)史學會會志8(2):23-24,1981)。
三國兩晉南北朝:
在口腔衛(wèi)生保健方面,西晉始見”牙簽”之記載。晉·陸云在致其兄陸機書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簽,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國口腔醫(yī)學發(fā)展簡史。日本齒科醫(yī)史學會會志,8(3):1-9,1981)之語。其制法雖不知其詳,但可看出,牙簽當時尚屬罕見之物。
隋唐五代時期:
揩齒以??邶X清潔,當時已漸趨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楊枝揩齒法”和手指揩齒法”兩種,《處臺秘要》中載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手指揩齒法見于晚唐敦煌壁畫中的“勞度叉斗圣圖”。至于潔牙劑,或為鹽、或為藥物散劑。
兩宋時期:
《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還載有藥膏藥齒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細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謂今之藥物牙膏的雛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養(yǎng)生類纂》:“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在歐洲,約500年后所記述的植毛牙刷與周守中的記錄相同。
PS:兩宋后,根據(jù)資料來看中國的口腔清潔方法沒有再發(fā)展,想是一直沿用舊法。不過口腔各種病理的醫(yī)療倒有著一定的發(fā)展。
另附上關(guān)于"漱"的記載:
"漱"即洗滌的意思。在古書中早有記載,例如:《禮記·內(nèi)則》:"雞初鳴,咸盥洗。"說明古代已養(yǎng)成了早晨進行"盥洗"的習慣。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內(nèi)。直接關(guān)于"漱口"的記載,見隋代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食畢常漱口數(shù)過,不爾,使人病齲齒。"這里指的是飯后漱口,也有人主張晚上漱口,認為晚上漱口對保護牙齒有更大的效果。宋代張呆著《醫(yī)說》;"世人奉養(yǎng),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將臥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后來有更多人主張,每天早晚兩次漱口;以保持口腔衛(wèi)生。
在刷牙工具沒有發(fā)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酒為漱口劑,唐代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鹽內(nèi)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延壽書》有用濃茶漱口的記載,"凡飲食訖,輥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齒,得茶漱滌,不覺脫去而不煩挑剔也。蓋齒性便苦,緣此漸堅牢而齒蠢且自去矣。"據(jù)現(xiàn)代藥理分析,茶葉中除有維生素外,還含有單寧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單寧具有抗菌、殺菌作用。氟化合物確有防止齲齒的作用。說明古代主張用濃茶漱口預防齲齒,是符合科學原理的。關(guān)于酒劑漱口,《醫(yī)說》:"劉幾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飲酒輒一漱口,雖醉不忘也,曰此可以無齒疾。"這都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jīng)驗。以后,我國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礎(chǔ)上,又出現(xiàn)了揩齒法。
此外,有關(guān)學者認為,我國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國家。因為在遼墓穴中發(fā)現(xiàn)過骨質(zhì)的牙刷柄,它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世界最早牙刷實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時間。不過,墩煌石窟中的壁畫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當“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張用左右手同時擦牙??梢姡菚r的牙刷使用還不是普遍。
莫高窟的經(jīng)變畫,如唐《勞度叉斗經(jīng)變》中,描繪“外道”最終皈依佛法時,常常進行洗浴、剃度、揩齒的情景??X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畫上這樣: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藥物,抹在牙齒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經(jīng)用楊枝刷牙,所以楊枝又叫“木齒”。不僅如此,鑒于牙齒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還把贈送楊枝作為“祝您健康”的一種表示呢。后來此法傳入我國,我國人民也逐漸學會了這種刷牙方式。古醫(yī)書《外臺秘要》說,用楊枝將一頭咬軟,蘸了藥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在往昔,齒木據(jù)說是僧人必備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畢,僧人都要將齒木嚼成細條狀,用來剔除齒間殘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簽的功能。潔牙之后,方可去誦經(jīng)禮拜。佛經(jīng)《華嚴經(jīng)》上甚至把嚼楊枝歸納有十大好處。它們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眾毒;4.去齒垢;5.發(fā)口香;6.能名目;7.潤澤喉嚨;8.唇無皺裂;9.增益聲氣;10.食不爽味。
當然,雖說楊枝是潔牙的常用“齒木”,但齒木又并非只限于楊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尋合適的潔牙材料?;敝Α⑻抑Α⒏鹛俚榷寂c楊枝一樣有苦、澀、辛、辣的味道,所以它們也可以成為齒木。
沒有牙膏的時代,大家不僅能找到潔齒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來潔齒,看來比“刷”更為方便,實用。那么,咀嚼嫩樹枝用以潔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認為確有良效。李時珍也說,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是從口臭時開始刷牙Just Google it清朝清朝用鹽水洗牙中國最早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在晚唐時期,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里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
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洗不干凈,便用手指代替現(xiàn)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說的楊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齒。
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經(jīng)有專門制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鉆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xiàn)代的牙刷已經(jīng)很接近了。
也有青鹽用布或者手指,在不然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用這些蘸了,擦牙齒,然后用清水漱口。
7,誰給我解釋一下以下是什么意思誰的大作
唐寅厭惡官場,鄙薄功名,從而放浪形骸,足跡遍及名山大川。曾治印一方,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晚年隱居桃花塢,常與文人墨客聚飲。
客去不問,醉便酣睡。
這個玩世不恭的文人一直活動在我心里。蘇州城外的桃花塢也因為他寫了一首《桃花庵歌》的緣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寅曾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鄉(xiāng)試第一,但在會試時因被人所累而下獄。唐也由此厭惡官場,鄙薄功名,從而放浪形骸,足跡遍及名山大川。曾治印一方,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晚年隱居桃花塢,常與文人墨客聚飲??腿ゲ粏枺肀愫ㄋ?。
我久仰桃花塢的大名,知道唐寅是怎樣一個風流不羈、放任曠達的才子。他那擎著酒杯醉臥花叢間的形象早就留在了我的夢境里。沒有這樣一個夢境的人怎么也不會明白,為什么我要在蘇州曲曲折折的陋巷中去尋找一個五百年前的詩魂。
那天,我們從火車站出來,沿著車站路走了一陣,就見到了看上去有點兒古城風貌的平門。按照地圖上的標示,我們在平門那兒拐彎再順著人民路朝南走去,然后朝右拐入一條無名小路,再朝左折入一條叫西大營的小街……一路走去,那些隱匿在繁華大街與高樓大廈后面的陋巷破屋便都一一暴露在我們眼前了。我們一邊走,一邊向當?shù)厝舜蚵犔埔墓示釉谀膬骸5话憷习傩赵趺粗缼装倌昵霸缫褧r過境遷的事情啊,有的人干脆連唐寅是誰都不知道。蘇州的小巷狹狹的,兩邊的陋房矮矮的。小路一會兒朝這兒一拐,一會兒朝那邊一折。問一些年紀大些的老蘇州,有的說往東邊去,有的說朝西邊走。我們兩個人就這樣兜來繞去找得好辛苦。
其實,蘇州評彈“唐伯虎點秋香”在民間流傳甚廣,老百姓對于那個情愿賣身為奴與秋香眉來眼去的唐伯虎倒是頗有好感。然而,唐寅雖然風流放誕,這一段故事卻完全是藝人們?yōu)榱苏胁A聽眾硬加到他頭上去的。
唐寅絕意仕進后一直隱居在桃花塢,以詩酒書畫逍遙自適,之所以如此,我估計他一定是把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看得太穿了吧?
上海博物館中有一幅唐寅畫的《秋風紈扇圖軸》,一位美人拿著一把大紈扇,旁邊有四句題詩:“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
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佳人年老色衰會“門前冷落車馬稀”,紈扇到了金風送爽之日便是見棄之時。美人與紈扇成了唐寅看破世象的兩種最有說服力的形象道具。原來,唐寅的放誕與風流還有著相當深刻的思想基礎(chǔ)呢。
正因為如此,唐寅后來在佛學中找到了他的歸宿。他為自己起了一個號———“六如居士”。此號緣于《金剛經(jīng)》中的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也如電,應作如是觀?!闭者@首偈的意思就是世間的一切事物,都如同夢境那樣虛幻不實,人們?yōu)槭裁催€要對這些夢境中一晃即過的幻影苦苦執(zhí)著不放呢?唐寅把“六如”作為自己的號,可見他對于佛學的精髓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陌盐铡K谝皇锥U詩中這樣自問自答:“我問你是誰,你原來是我。我不本認你,你卻要認我。噫,我卻少得你,你卻少不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沒有我!”
可惜,唐寅并沒有活到“百年”,他死時只有54歲。我們在桃花橋弄一帶的小巷里看到一些破屋的門楣上掛著“唐寅墳路XX號”的門牌號碼。估計,他去世后最初就是葬在這一帶的。經(jīng)過多方打聽,又走了許多曲折的冤枉路,我們終于找到了一個現(xiàn)在是版畫社的“準提庵”,又在一個荷花池塘邊看到一塊石碑,上面有“唐寅故居遺址”幾個字。從準提庵的飛檐翹角、斑駁陸離的墻壁與瓦片來看,這個庵的確有些年代了,但究竟是不是唐寅筆下的那個“桃花庵”,還吃不準。據(jù)正在荷花池邊聊天的老伯們介紹,這個池塘原先還要大得多,唐寅的故居年久失修倒塌后,沒有再重新修葺,只在原址豎了這么一塊碑。外地人慕名前來瞻仰,到了這兒往往敗興而去。一位老伯還彎腰指給我看一些貼近水面的石橋欄上的字跡,可惜已被歲月磨蝕得看不清楚了。荷花池右邊是一個公共廁所,據(jù)說那一帶原先都是唐寅故居的所在地。
我們拍了幾張照片,順著小巷一直走到桃花塢大街。只見馬路兩邊都是賣VCD、西裝之類的商店,觸目所見都是招引行人去吃麥當勞、羊肉串之類的店招與旗幡,一直走到北寺塔,唯獨不見桃花塢特色的年畫。桃花庵歌--唐伯虎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這首長歌是吳門才子唐伯虎所作的《桃花庵歌》。他在弱冠時代已中了弘治戊午科的南直隸解元。少年高第,名重一時,還加著貌比潘安,才如子建。詩賦文章以外,他又擅長著一筆丹青。他的丹青得宋元名家的真?zhèn)?,而且超出古人,自成一格,當時喚做唐畫,往往出了重金,也不容易購到他的真筆。
一時王公貴人千方百計的購求他的真跡,為這分上,他仗著這方硯田,也可以起家立業(yè)。正不必為名為利到四方去仆仆奔走。自從他看破寧王宸濠意存不軌,一朝失敗,只怕冰山易倒。
那些醉生夢死之徒,兀自糊糊涂涂,甘作藩王的走狗,似乎宸濠的勢力永遠灼手可熱。唐解元這時也在寧王府里身充上賓,卻不甘和醉生夢死之徒同住在這座巍巍可危的冰山上面。他既佯狂避禍,被逐出門,博得一個桃花癡的名號。
便免卻將來列名逆案,危及身家。這是他的見識高人一等之處。蘇州按院是寧王的親戚,唐寅被放回家。蘇州按院得著寧王的密諭,著他察看吳門才子唐伯虎是否真?zhèn)€害了桃花癡。這一著也被唐寅料到了。
他回家以后,自言自語道:“我唐寅雖然天性好色,但為著禮教的關(guān)系總是‘發(fā)乎情止乎禮義’。此番被放回來,要是和從前一般潔身自好,不敢蕩檢逾閑,那么寧王知道了一定放我不過。蘇州巡按御史又是他的親戚,難保不去報告,說唐寅何嘗害什么桃花癡?明明是托病逃歸,到了蘇州他的桃花癡便好了。
寧王得了這報告,禍發(fā)不遠矣!他既說我害了桃花癡,何妨一癡癡到了底”?蘇州城北本有一處地方喚做桃花塢。他便在桃花塢中建筑住宅,還有一所小小的園林。花開時爛漫如錦,除卻看花飲酒以外,還十分注意著美貌佳人。
只要生得超群軼眾,他便不論貧富不分階級,一一要娶到桃花塢中,享受無貧艷福。他的別號很多,“六如居士”以外,還署著“桃花仙”三字為名。為什么喚做“六如”呢?
這是《金剛經(jīng)》說的?!叭鐗艋门萦?,如露亦如電”?!皦艋门萦奥峨姟边@六樣東西,都是不經(jīng)久的。他在寧王府中得到的一些經(jīng)驗,覺得富貴利達一切都空,還不如吾行吾素的好。
可笑彈唱唐伯虎風流佳話的說書先生,為著唐解元有“六如居士”的別號,便硬派唐伯虎是個六指的才子。其實祝枝山生有枝指,所以取號枝山,載在《明史》。至于唐伯虎何嘗生著六個指頭兒呢?俗語說“張三的帽兒戴在李四的頭上”。
若照彈詞中的說法,竟把祝枝山的駢指移到唐伯虎的手上去了,豈非便宜了祝枝山,委屈了唐伯虎么?編者編這部《唐祝文周傳》雖不能把彈詞中的一切讕言完全刪去,但是遇有可更正的所在,卻有相當?shù)母?。有了這幾句聲明在先,讀者諸君須記取唐伯虎不是六指頭。生有六指頭便是后文提起的祝枝山祝阿胡子了。
唐解元為什么喚做“桃花仙”呢?只為人家說他害了桃花癡,他就虛題實做,住在桃花塢還不算,他便種起許多桃花樹來。種了桃花樹還不算,他便署著一個“桃花仙”的別號來。署著“桃花仙”還不算,他便大交其桃花運,專在外面尋芳逐艷,偎紅倚翠,定要覓得八位美人在一個月內(nèi)先后結(jié)婚,然后載回蘇州桃花塢。
8,達芬奇畫的最后的晚餐中怎樣看出隱藏畫面
《最后的晚餐》(約1495-1498;壁畫 420X910厘米)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shù)家萊奧納多·達·芬奇所創(chuàng)作,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tài),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劃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這些典型性格的描繪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gòu)圖的多樣統(tǒng)一效果互為補充,使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shù)寶庫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這幅畫,是他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墻上的。沿著餐桌坐著十二個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F(xiàn)藏于米蘭圣瑪麗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最后的晚餐》驚現(xiàn)畫中畫
意大利一位名叫斯拉維薩·派西的電腦數(shù)據(jù)專家日前宣稱,他在達·芬奇名畫《最后的晚餐》中發(fā)現(xiàn)了尚不為人知的隱秘人物圖像。這一發(fā)現(xiàn)立即在國內(nèi)外引起轟動,令許多熱衷于研究達·芬奇及其《最后的晚餐》的愛好者興奮不已。
斯拉維薩今年36歲,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城市曼圖瓦。有一天他在翻閱雜志時,不經(jīng)意看到一幅《最后的晚餐》的圖片。斯拉維薩注意到,圖片中間部位有一個模模糊糊類似陰影的奇怪圖案。于是他將圖片剪下對折后,嘗試著從逆光角度進行觀察,結(jié)果看到了一些相吻合的線條,但紙張背面的廣告干擾了他的視線。斯拉維薩靈機一動,將圖片掃描放大后打印了兩份,一份用正常的紙,另一份則打印在透明的紙上,然后再將透明紙上的這幅畫左右反轉(zhuǎn)后覆蓋在第一幅畫上。此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畫面中居然出現(xiàn)了兩個除耶穌和十二門徒以外的人物形象!
斯拉維薩在米蘭向媒體展示了自己在《最后的晚餐》中的新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在畫面右邊的人物很可能是一位圣殿騎士,而在畫面的正中間,懷抱嬰兒的圣母瑪利亞的形象清晰地顯露出來。原作中作為背景的遠山,此時則變成了這兩個人的頭冠?!皟蓚€人物形象的線條勾勒如此精準,說明這不可能是一個簡單的巧合,”斯拉維薩堅持自己的發(fā)現(xiàn),“但我確實無法解釋,在當時技術(shù)條件并不發(fā)達的情況下,達·芬奇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斯拉維薩還向媒體透露,在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之后,他又在達·芬奇的其他繪畫作品如《蒙娜麗莎》和《自畫像》上做了相同的實驗,其結(jié)果竟然和他在《最后的晚餐》中的發(fā)現(xiàn)驚人的相似,畫面中均有隱藏的圖案存在,只不過后者的圖像更為清晰罷了。斯拉維薩認為,這表明達·芬奇有在其畫作中隱藏其他圖案的偏好。
由于《最后的晚餐》向來是世界各國達·芬奇愛好者研究和熱議的話題,這一發(fā)現(xiàn)再次引發(fā)了人們關(guān)于這幅畫的隱含意義的爭論。許多人可能記憶猶新,美國作家丹·布朗在其暢銷懸疑驚悚小說《達·芬奇密碼》中,就曾經(jīng)對這幅名畫做過大膽的猜測。正因如此,意媒體不約而同地將斯拉維薩的這一發(fā)現(xiàn)稱為新的“達·芬奇密碼”。但斯拉維薩卻聲稱,他雖然讀過丹·布朗的這本書,但自己并不是其狂熱的擁躉。只是在一位從事藝術(shù)研究的朋友的強烈建議下,他才決定公布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不過,米蘭市文化局長、著名藝術(shù)評論家維托里奧·斯加爾比卻并不認同斯拉維薩的觀點。他表示,“盡管對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還不是很清楚,但我認為這一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眾所周知,《最后的晚餐》是經(jīng)典的福音派肖像畫,畫中不可能存在其他隱藏的圖案。只有無知的人才會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在其中加入非正統(tǒng)的元素。這只是他們的憑空創(chuàng)造而已,和達·芬奇本人的想法無關(guān)。”
盡管如此,斯拉維薩的新發(fā)現(xiàn)還是引起了各地達·芬奇迷們的極大興趣,圍繞《最后的晚餐》的大討論也變得再度熱鬧起來。對此藝術(shù)史學家弗拉維奧·卡羅里認為,“人們之所以對《最后的晚餐》如此感興趣,不單單是因為它的有名,而是因為達·芬奇在這幅畫中包含了太多我們今人無法猜透的思想?!币晃晃灏倌昵暗臍v史人物,其本人和作品直到今天還在為人們津津樂道,身上的神秘光環(huán)居然絲毫未減,這大概也只有像達·芬奇這樣集科學和藝術(shù)成就于一身的天才巨匠才做得到。
有圖片的,你可以看一下http://www.tucoo.com/art/renaissant_02/html/image9.htm
還有超高清圖片,16G多,恐怖。你搜搜吧!《最后的晚餐》是一幅畫在位于意大利米蘭的桑塔·瑪利亞修道院餐廳墻上的壁畫。即使是在列昂納多那個時代,人們也認為這是他最好的作品。這幅畫創(chuàng)作于1495年到1497年間
,可是不到20年的時間,就開始污損,根據(jù)當時的記載,它有15*29英尺大小,用蛋彩畫法涂抹在干石膏上,在主要的涂層下面,是用微紅的線條打下的結(jié)構(gòu)草圖。
據(jù)說這幅畫是在米蘭的公爵盧多維克·斯夫扎而不是桑塔·瑪利亞修道院的授命下而創(chuàng)作的。正是在斯夫扎的朝廷工作期間,達·芬奇獲得了極高的聲譽。
畫面的主題是耶穌正在宣布他的使徒中有一個人出賣了他,聽到這里,餐桌前所有的使徒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反應,列昂納多正是把凝固了這一刻展現(xiàn)于人們面前。為了營造出逼真的生活化場面,達·芬奇以身邊的人為模特,作了大量的案頭工作,包括對人的姿勢、面部表情、心理狀態(tài)的研究。畫面上每一個使徒的身份是十分引起人爭論的一個問題,但是根據(jù)畫在盧加諾特的一張復本上的題字,自左向右,分別應當是:巴塞洛繆、小詹姆斯、安德魯、猶大、彼德、約翰、托馬斯、大詹姆斯、菲利普、馬休、撒迪厄斯、西蒙。
有藝術(shù)史家認為這幅畫可以看作是圣餐的肖像學闡釋,因為耶穌正用雙手指向桌上的面包和酒。有人說畫面上只是畫出了耶穌宣布自己被出賣的那一刻的情景而已。大多學者相信,觀察這幅巨畫得的最佳觀測點是距離地面13到15英尺高,距離畫面26到33英尺遠的地方。甚至有人說他的構(gòu)圖和透視是根據(jù)音樂旋律的節(jié)奏比例設(shè)計的,不過這種觀點現(xiàn)在遭到了批評。
《最后的晚餐》在表現(xiàn)門徒們對他們中有一個人出賣了耶穌而表現(xiàn)出驚訝表情的場景是如此的與眾不同。沒有任何另外一幅關(guān)于“最后的晚餐”的繪畫,能夠這樣絲絲入扣的把握細節(jié)。
那么在這樣的杰作中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驚人秘密呢?克里夫·普林斯和雷恩·皮克奈特在他們的《圣殿騎士啟示錄》里有下列幾點可以說明,作品中隱藏一些可疑的象征符號。
首先,他們相信在耶穌的右面,(在讀者看來是左面)事實上不是約翰,而是一個女性形象,他穿著的是與耶穌完全對應的顏色的衣服,身體傾向正襟而坐的耶穌相反的方向,從而和耶穌一起留下了一個V字形的空間,而他們倆的身體又恰恰組成一個字母M。
第二,畫面上有一只無主的手,拿著一把刀,就在彼得的旁邊,普林斯和皮克奈特認為這只手不屬于畫面上任何一個人。
第三、在耶穌的左手便(讀者的右邊),面對著耶穌的托馬斯作出伸出一根指頭的姿勢,按作者的話來說,是約翰的手勢。
最后,撒迪厄斯實際上是列昂納多的自畫像,他背向耶穌。
讓我們來逐一討論上述觀點。對畫面作一番仔細的觀察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耶穌的右面(即讀者左面)的人確實是一個女性的形象,或者說至少是雌雄同體。普林斯和皮克奈特甚至說這個人物的束腰外衣已經(jīng)烘托出了一個女人的胸部。確實,列昂納多不反對給畫面人物賦予女性特征。甚至給一些男性人物也畫出了女性的形象。例如,當您細致的觀察達·芬奇的著名畫作《施洗者約翰》時,就會看到他幾乎是一個雌性同體的形象。但是為什么在《最后的晚餐》里,耶穌和約翰朝向不同的方向,擺成一個V字形,而他們的身體又組成一個字母M,是想說明什么問題呢?這和什么符號有關(guān)嗎?普林斯和皮克奈特認為耶穌和約翰的形體符號恰恰說明,這里所謂的約翰實際上應該是抹大拉的瑪利亞,V字形象征了神圣女性的符號,而字母M代表了瑪利亞/抹大拉。很明顯,不論人們是否贊成這一假設(shè),這是一種很有創(chuàng)見,很令人興奮的闡釋。
接下來我們談談那只找不到主人的手。他在桌子的左邊,接近彼得,到底是誰的手呢?為什么他要這樣險惡的拿著一把匕首,或者說短刀呢?另一處奇怪的特寫是,彼得的左手好像要砍向女性形象的脖頸一般,一幅威脅的姿勢。關(guān)于彼得,列昂納多是不是想向我們說點什么呢?
再仔細些看,離畫面進一些,您就會發(fā)現(xiàn),很明顯那只拿著短刀的手實際上就是彼得的。雖然顯得有點笨拙、不自然,但是因為他的右手手腕彎著,所以看起來不像他的。至于他的左手作出的抹約翰脖子的姿勢,另外一個解釋是,彼得只是想要把左手搭在對方身上而已??雌饋頎幷撨€會一只繼續(xù)下去。
再說托馬斯,他在耶穌的左手便(讀者的右邊),他舉起左手的食指也作出一個威脅的姿勢,也就是普林斯和皮克奈特所說的約翰的手勢,據(jù)說他代表秘密的知識與智慧,認為是洗者約翰比耶穌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而不是完全像《圣經(jīng)》里講述的那樣。想了解詳細地說明的人,建議您讀一下《圣殿騎士啟示錄》。
經(jīng)過移位,可以看出有個歪著身子的人正好可以靠到中間那個男主角身上.
9,桃花庵歌的欣賞
【年代】:明 【作者】:唐伯虎——《桃花庵歌》 【內(nèi)容】: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作者】: 唐寅,唐伯虎,才氣放,武夷游,洞庭蕩;稱才子,風流樣,隱蘇州,裝顛狂。傳畫藝,名聲響,孤驁圖,意清朗;松聲圖,雄偉壯,松與泉,合聲唱。 明代的著名畫家,歷來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稱“吳門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jīng)歷坎坷。是我國繪畫史上杰出的大畫家。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別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于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較低下,在當世“顯親揚名”主導下,刻苦學習,11歲就文才極好,并寫得一手好字。16歲中秀才,29歲參加南京應天鄉(xiāng)試,獲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匯考,“功名富貴”指日可待.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大地主徐經(jīng),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遭受刑拷凌辱。自此才高自負的唐寅對官場的“逆道”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感。性格行為流于放浪不羈。唐寅與同鄉(xiāng)“狂生”張靈交友,縱酒不視諸生業(yè),后在好友祝允明規(guī)勸下,才發(fā)奮讀書,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后遠游祝融、匡廬、天臺、武夷諸名山,并蕩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蘇州。晚年信奉佛教,自號六一居土。曾作詩自責,說大丈夫雖不名,也應慨當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樣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寧王宸濠聘用后,發(fā)現(xiàn)寧王有反意,于是裝瘋回到蘇州,從此放蕩不羈,思想比較頹廢。 唐寅性格狂放不羈,在繪畫中則獨樹一幟,自成一路。他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xiàn)雄偉險峻的重山復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yōu)閑的生活。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 【注釋】: 車馬:代指權(quán)貴。 忒:太。 【賞析】: 唐伯虎一代才子以文名天下,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將車馬權(quán)貴視如塵土,將酒盞花枝分者奉為天人,自有傲骨。瘋顛也好,癡狂也罷,花間獨坐自飲自斟,自有風流。 個人見解: 內(nèi)容方面:唐寅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后唾棄仕途,最終采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這首詩就是體現(xiàn)這種思想的典型。狀若瘋癲的高傲,看破紅塵的輕狂,看似灑脫不羈,卻又隱隱透出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懷才無處遇、抱負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見一斑。 技巧方面:始終的每一句幾乎都是對偶句,整首詩對仗極為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沖擊力極強;前三句還用了頂針手法,在詩歌開頭清晰描寫環(huán)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耐人玩味,引人入勝的同時順其自然的帶出了后面的部分。詩中也未用艷麗詞藻,就像唐寅的為人——清高。 (你是中學生嗎?這個是作業(yè)吧。中學畢業(yè)后就沒有認真做過詩歌賞析了,今天看到了突然技癢,邊回憶以前的要領(lǐng)邊寫了點,應該不至于很差,也但愿樓主有用,呵呵。)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號六如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出生在明中后期一個小商人家庭。唐寅是我國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詩文書畫兼擅,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合為“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往來唱和,號稱“吳中四才子。”據(jù)《明史》本傳記載,唐寅“性穎利”,博通經(jīng)史,然“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yè)” ,經(jīng)祝允明規(guī)勸,乃閉戶折節(jié),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歲時舉鄉(xiāng)試第一,故人多稱其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正當他躊躇滿志,一心想中狀元 “顯親揚名”時,卻意外地牽連進科場舞弊案,羈囚詔獄一年,雖終不了了之,卻也徹底斷送了他的仕進之路,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歸家后益放浪,終生以賣文墨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塢位于蘇州城北,宋時曾是樞密章粢的別墅,后廢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別業(yè),自號“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歲。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里,呼朋引類,詩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詩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起首四行,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里神仙陡然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復用了六個“桃花”,循環(huán)復沓,前后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shè)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diào)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臥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笨催@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里,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jīng)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jīng)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終于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托,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此一句承上啟下,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薄败噳m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與貧者結(jié)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zhì)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繃緊神經(jīng),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閑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松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guān)系,前緊后舒,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然而此中真義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彪y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咤風云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nóng)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shù)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于《詩經(jīng)·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qū)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xiàn)。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閑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行特立結(jié)緣。晉有劉伶、稽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時聲名已著,除在繪畫史上擁有突出地位外,在詩詞上亦有獨創(chuàng)的成就。其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警拔清新,在當時獨樹一幟,并以其獨特超凡的個性和藝術(shù)氣質(zhì),從一個側(cè)面,給那個自由、開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時代做出典型、生動的詮釋。 內(nèi)容:唐寅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后唾棄仕途,最終采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這首詩就是體現(xiàn)這種思想的典型。狀若瘋癲的高傲,看破紅塵的輕狂,看似灑脫不羈,卻又隱隱透出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懷才無處遇、抱負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見一斑。 技巧:始終的每一句幾乎都是對偶句,整首詩對仗極為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沖擊力極強;前三句還用了頂針手法,在詩歌開頭清晰描寫環(huán)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耐人玩味,引人入勝的同時順其自然的帶出了后面的部分。詩中也未用艷麗詞藻,就像唐寅清高的為人。
10,詩情畫意桃花滿載 是什么意思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號六如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出生在明中后期一個小商人家庭。唐寅是我國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詩文書畫兼擅,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合為“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往來唱和,號稱“吳中四才子?!睋?jù)《明史》本傳記載,唐寅“性穎利”,博通經(jīng)史,然“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yè)” ,經(jīng)祝允明規(guī)勸,乃閉戶折節(jié),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歲時舉鄉(xiāng)試第一,故人多稱其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正當他躊躇滿志,一心想中狀元 “顯親揚名”時,卻意外地牽連進科場舞弊案,羈囚詔獄一年,雖終不了了之,卻也徹底斷送了他的仕進之路,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歸家后益放浪,終生以賣文墨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塢位于蘇州城北,宋時曾是樞密章粢的別墅,后廢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別業(yè),自號“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歲。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里,呼朋引類,詩酒度日?!短一ㄢ指琛肥瞧湓娫~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逼鹗姿男?,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里神仙陡然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復用了六個“桃花”,循環(huán)復沓,前后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shè)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diào)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臥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看這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里,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jīng)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jīng)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終于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托,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贝艘痪涑猩蠁⑾拢莱隽嗽娙说闹救に冢号c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薄败噳m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與貧者結(jié)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zhì)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繃緊神經(jīng),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閑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松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guān)系,前緊后舒,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然而此中真義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彪y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咤風云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nóng)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shù)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于《詩經(jīng)·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qū)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xiàn)。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閑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行特立結(jié)緣。晉有劉伶、稽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時聲名已著,除在繪畫史上擁有突出地位外,在詩詞上亦有獨創(chuàng)的成就。其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警拔清新,在當時獨樹一幟,并以其獨特超凡的個性和藝術(shù)氣質(zhì),從一個側(cè)面,給那個自由、開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時代做出典型、生動的詮釋。 內(nèi)容:唐寅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后唾棄仕途,最終采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這首詩就是體現(xiàn)這種思想的典型。狀若瘋癲的高傲,看破紅塵的輕狂,看似灑脫不羈,卻又隱隱透出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懷才無處遇、抱負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見一斑。 技巧:始終的每一句幾乎都是對偶句,整首詩對仗極為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沖擊力極強;前三句還用了頂針手法,在詩歌開頭清晰描寫環(huán)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耐人玩味,引人入勝的同時順其自然的帶出了后面的部分。詩中也未用艷麗詞藻,就像唐寅清高的為人。意思是艷遇了。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號六如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出生在明中后期一個小商人家庭。唐寅是我國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詩文書畫兼擅,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合為“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往來唱和,號稱“吳中四才子。”據(jù)《明史》本傳記載,唐寅“性穎利”,博通經(jīng)史,然“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yè)” ,經(jīng)祝允明規(guī)勸,乃閉戶折節(jié),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歲時舉鄉(xiāng)試第一,故人多稱其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正當他躊躇滿志,一心想中狀元 “顯親揚名”時,卻意外地牽連進科場舞弊案,羈囚詔獄一年,雖終不了了之,卻也徹底斷送了他的仕進之路,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歸家后益放浪,終生以賣文墨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塢位于蘇州城北,宋時曾是樞密章粢的別墅,后廢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別業(yè),自號“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歲。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里,呼朋引類,詩酒度日?!短一ㄢ指琛肥瞧湓娫~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逼鹗姿男?,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里神仙陡然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復用了六個“桃花”,循環(huán)復沓,前后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shè)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diào)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臥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笨催@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里,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jīng)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jīng)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終于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托,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此一句承上啟下,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薄败噳m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與貧者結(jié)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zhì)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繃緊神經(jīng),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閑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松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guān)系,前緊后舒,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然而此中真義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彪y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咤風云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nóng)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shù)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于《詩經(jīng)·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qū)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xiàn)。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閑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行特立結(jié)緣。晉有劉伶、稽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時聲名已著,除在繪畫史上擁有突出地位外,在詩詞上亦有獨創(chuàng)的成就。其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警拔清新,在當時獨樹一幟,并以其獨特超凡的個性和藝術(shù)氣質(zhì),從一個側(cè)面,給那個自由、開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時代做出典型、生動的詮釋。 內(nèi)容:唐寅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后唾棄仕途,最終采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這首詩就是體現(xiàn)這種思想的典型。狀若瘋癲的高傲,看破紅塵的輕狂,看似灑脫不羈,卻又隱隱透出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懷才無處遇、抱負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見一斑。 技巧:始終的每一句幾乎都是對偶句,整首詩對仗極為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沖擊力極強;前三句還用了頂針手法,在詩歌開頭清晰描寫環(huán)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耐人玩味,引人入勝的同時順其自然的帶出了后面的部分。詩中也未用艷麗詞藻,就像唐寅清高的為人。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號六如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出生在明中后期一個小商人家庭。唐寅是我國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詩文書畫兼擅,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合為“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往來唱和,號稱“吳中四才子?!睋?jù)《明史》本傳記載,唐寅“性穎利”,博通經(jīng)史,然“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yè)” ,經(jīng)祝允明規(guī)勸,乃閉戶折節(jié),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歲時舉鄉(xiāng)試第一,故人多稱其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正當他躊躇滿志,一心想中狀元 “顯親揚名”時,卻意外地牽連進科場舞弊案,羈囚詔獄一年,雖終不了了之,卻也徹底斷送了他的仕進之路,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歸家后益放浪,終生以賣文墨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塢位于蘇州城北,宋時曾是樞密章粢的別墅,后廢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別業(yè),自號“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歲。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里,呼朋引類,詩酒度日?!短一ㄢ指琛肥瞧湓娫~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逼鹗姿男?,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里神仙陡然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復用了六個“桃花”,循環(huán)復沓,前后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shè)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diào)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臥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笨催@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里,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jīng)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jīng)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終于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托,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贝艘痪涑猩蠁⑾拢莱隽嗽娙说闹救に冢号c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車塵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與貧者結(jié)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zhì)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繃緊神經(jīng),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閑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松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guān)系,前緊后舒,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然而此中真義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彪y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咤風云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nóng)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shù)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于《詩經(jīng)·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qū)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xiàn)。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閑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行特立結(jié)緣。晉有劉伶、稽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時聲名已著,除在繪畫史上擁有突出地位外,在詩詞上亦有獨創(chuàng)的成就。其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警拔清新,在當時獨樹一幟,并以其獨特超凡的個性和藝術(shù)氣質(zhì),從一個側(cè)面,給那個自由、開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時代做出典型、生動的詮釋。 內(nèi)容:唐寅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后唾棄仕途,最終采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這首詩就是體現(xiàn)這種思想的典型。狀若瘋癲的高傲,看破紅塵的輕狂,看似灑脫不羈,卻又隱隱透出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懷才無處遇、抱負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見一斑。 技巧:始終的每一句幾乎都是對偶句,整首詩對仗極為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沖擊力極強;前三句還用了頂針手法,在詩歌開頭清晰描寫環(huán)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耐人玩味,引人入勝的同時順其自然的帶出了后面的部分。詩中也未用艷麗詞藻,就像唐寅清高的為人。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號六如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出生在明中后期一個小商人家庭。唐寅是我國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詩文書畫兼擅,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合為“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往來唱和,號稱“吳中四才子?!睋?jù)《明史》本傳記載,唐寅“性穎利”,博通經(jīng)史,然“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yè)” ,經(jīng)祝允明規(guī)勸,乃閉戶折節(jié),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歲時舉鄉(xiāng)試第一,故人多稱其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正當他躊躇滿志,一心想中狀元 “顯親揚名”時,卻意外地牽連進科場舞弊案,羈囚詔獄一年,雖終不了了之,卻也徹底斷送了他的仕進之路,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歸家后益放浪,終生以賣文墨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塢位于蘇州城北,宋時曾是樞密章粢的別墅,后廢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別業(yè),自號“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歲。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里,呼朋引類,詩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詩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逼鹗姿男校腥缫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里神仙陡然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復用了六個“桃花”,循環(huán)復沓,前后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shè)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diào)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臥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笨催@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里,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jīng)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jīng)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終于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托,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贝艘痪涑猩蠁⑾?,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車塵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與貧者結(jié)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zhì)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繃緊神經(jīng),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閑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松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guān)系,前緊后舒,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然而此中真義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難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咤風云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nóng)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shù)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于《詩經(jīng)·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qū)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xiàn)。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閑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行特立結(jié)緣。晉有劉伶、稽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時聲名已著,除在繪畫史上擁有突出地位外,在詩詞上亦有獨創(chuàng)的成就。其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警拔清新,在當時獨樹一幟,并以其獨特超凡的個性和藝術(shù)氣質(zhì),從一個側(cè)面,給那個自由、開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時代做出典型、生動的詮釋。 內(nèi)容:唐寅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后唾棄仕途,最終采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這首詩就是體現(xiàn)這種思想的典型。狀若瘋癲的高傲,看破紅塵的輕狂,看似灑脫不羈,卻又隱隱透出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懷才無處遇、抱負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見一斑。 技巧:始終的每一句幾乎都是對偶句,整首詩對仗極為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沖擊力極強;前三句還用了頂針手法,在詩歌開頭清晰描寫環(huán)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耐人玩味,引人入勝的同時順其自然的帶出了后面的部分。詩中也未用艷麗詞藻,就像唐寅清高的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