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是在一個雪夜上梁山,遇到楊志的時候應該是冬天,但是他的笠子和宋武差不多。《水滸傳》中的氈帽是一種類似帽子的帽子。冬天用毛氈做,夏天遮陽。制成的材料應該是相對薄的織物。關于酒的起源,有太多的說法。在西方,人們相信酒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后來賜予了世界。
酒的來歷是什么?
中國人對酒的喜愛是刻在骨子的,流淌在血液中的。早期先民的祭祀活動,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后來歷代的文人更是無酒不歡,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更是寫出了會須一飲三百杯。酒在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來聊聊關于酒的起源其實在早期中國,統(tǒng)治者是禁酒的,但是對上不對下,秦朝有法令規(guī)定三人以上聚眾飲酒,是要罰款的,到了宋代,商家為了賣酒,會找一些妓女沿街叫賣。
其實關于誰創(chuàng)造了酒,眾說紛紜,在今天的中國很多地方仍然還流傳著一些關于酒的傳說和歷史。一自然釀酒說自然界中果子成熟后,會落到地上開始腐爛,和空氣中酵母菌結合。如果條件正好合適,之后果子就會持續(xù)發(fā)酵,于是最初的果酒可能就形成了。我國古代典籍中也記載過猿猴造酒的傳說,明代的李日華就曾經記載過黃山多猿猴,春夏采雜果于石縫中,醞釀成酒,香氣益發(fā),聞數百步。
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在古人的記敘中,我們可以得知,自然條件下造酒是可能的。二杜康造酒說曹操有詩云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關于杜康其人,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很多人一直心存疑慮。不過古籍文獻中對杜康的記載還是相當多的,在說文解字中記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這里解釋就是說酒是杜康釀出來的。
有傳說,杜康將沒有吃完的飯,存放在樹洞里面,剩飯在樹洞里發(fā)酵之后成為了酒。因此,杜康被認為是用糧食釀酒的第一人,被奉為中國造酒的鼻祖。三其他說法關于酒的起源,其實還有很多種的說法,如儀狄造酒,在呂氏春秋中就有相關的記載。還有酒星造酒,在很多的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中都有提到過。對了,自然界也有原始發(fā)酵出來的酒,晉代的江統(tǒng)在酒論中就有記載有飯不盡,委于空桑,積郁成味,久蓄氣芳。
關于酒的來歷說法是在太多,在西方,人們相信酒是由神所創(chuàng)造,后來賞賜給世人的。但是主流觀點認為,人工釀酒最早應該是一個民族的集體創(chuàng)造,不過最后歸功于一個人這個人可能是神,也可能一個傳說人物。所以從廣義上來說,酒并不是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自然才是酒的創(chuàng)造者,我們最多只能算是站在大自然這個巨人的肩膀上,繼承和改革了造酒術而已。
水滸傳中總出現(xiàn)氈笠兒角酒等,到底是什么意思?
水滸傳中的氈笠兒說的是一種用獸毛或者絲織品制成的帽子,狀如斗笠。角酒不是一種酒,這兩個字要分開講。角是一種量器,打酒用的,類似現(xiàn)在的酒提子。水滸傳中確實多次出現(xiàn)這兩樣東西,那么,它們到底怎么個用具呢?林沖風雪山神廟戴著氈笠兒卻說林教頭在滄州充軍時,與曾經被他搭救過的李小二相識。這天,李小二告訴他,店里來了兩個東京尷尬人,與滄州牢城管營差撥一起喝酒。
林沖問了東京來的兩人狀貌,便馬上判斷出是陸謙和富安到了。于是,便身懷利器,四處尋找,準備殺這兩個賊子。林沖尋了三五日沒有尋到,恰巧管營差撥讓林沖去守大軍草料場。這天,林沖到天王堂交割,原來的看管是一個老軍,他告訴林沖二里路外有市井。辦完交割,林沖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銀子,把花鎗挑了酒葫蘆,將火炭蓋了,取氈笠子戴上,拿了鑰匙出來,把草廳門拽上。
去市場買酒。這一天,雪下得很大。林沖從街上回來,發(fā)現(xiàn)草料場的民居已經在大雪下倒塌。沒辦法,林沖只好去山寺躲避風雪,忍了一夜。進了山寺,林沖把槍和酒葫蘆放在紙堆上,放絮時脫下氈帽,抖落身上所有的雪,脫下上蓋的白布衫,已經五分濕了,和氈帽一起放在上菜桌上。從這兩個地方寫的氈帽的情節(jié)可以看出,這個帽子有點像帽子,和類似斗篷的白布襯衫搭配在一起使用。戴在頭上既保暖又能遮擋風雪,是冬季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