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47伏特加多少度,AK47伏特加

為什么撒貝寧說ak47是叫阿卡47?

AK-47,是一把聞名全球的突擊(自動)步槍,是由前蘇聯(lián)參與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并負傷的老兵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所設計,于上世紀1947年定型并量產(chǎn)。1949年開始,AK-47正式服役蘇聯(lián)軍隊,50年代初裝備華約國家軍隊,外銷或無償援助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的軍隊或游擊隊,在全球大行其道,中國軍隊和民兵曾大量裝備的56式?jīng)_鋒槍,實際上就是AK-47的高仿版。

由于英語流行全球,因此這把全球鼎鼎有名的槍械,就被讀作AK-47突擊步槍,屬于通俗的稱呼。但聽到有人將AK-47讀作阿卡-47,請不要大驚小怪,這般稱呼可謂原汁原味,絕對正確,屬于同一把槍械,兩種不同的稱呼而已。將AK-47讀作阿卡-47,應該是俄語的發(fā)音,是完全正確的,本身就應該這般稱呼,只是當代流行英語,英語風頭蓋過了俄語,因此阿卡-47,就成了AK-47。

以現(xiàn)在的步槍標準來說,ak47還算先進嗎?

不先進。以今天的眼光看,AK-47總的來說就是可靠性很好且易于大量生產(chǎn)而在槍械基本性能上則爛的恐怖分子可以接受的槍。說起AK-47肯定很多人第一印象會想到:大威力,后座力也大,耐操。總的來說也確實是這樣,但是AK-47后坐力大很大程度上是設計出了問題。曾經(jīng)就有人這樣評價AK-47:全自動射擊時就跟懷里抱著一只小兔子一樣難以操控。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AK-47的抵肩位要比槍管軸線更低,結(jié)果就是后坐力會因為抵肩位較低而產(chǎn)生一個向上旋轉(zhuǎn)力矩,再結(jié)合AK-47高達2000焦耳的槍口動能,結(jié)果就是AK-47的后坐力很大。而且AK-47的精度在使用中間威力彈的突擊步槍中,可以說是相當差了。AK-47的7.62 * 39mmM43彈本身彈重是比較高的,槍口動能也較高(M-16的槍口動能才1600焦耳),然而結(jié)果是AK-47的有效射程反而是突擊步槍中最短的,只有300米。

M16有效射程也超過500米。是AK子彈威力不夠嗎?不是,精度太差。AK-47本來瞄準基線就短,而且短行程活塞導氣式自動原理也不利于提高精度。在射速上,AK-47每分鐘射速是600發(fā),而相比之下M16A3可以達到750-900發(fā)??傊褪茿K-47的設計基本就是一切為了可靠性。按照今天的標準看,其槍械的基本性能是很糟糕的。

但是不要忘了,AK-47服役的時間是1947年,那個時候歐美還沒有自己的突擊步槍。后坐力大這個問題倒是在后來的AK-47PBS上解決了。AK-47PBS是唯一一型裝備消音器的AK-47,發(fā)射7.62mm亞音速彈,槍口動能較低,同時折疊式槍托和槍管處于同一根軸線上,所以后坐力要比AK-47與AKM低很多。

AK47是自動步槍,為何在中國卻稱為56式?jīng)_鋒槍?

實際上像AK-47這類槍械的名稱國際上的稱呼為“突擊步槍”,而AK-47中的A這個字母因為是俄文中自動步槍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母,所以說AK-47也被稱為自動步槍。我國是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就全套引進了AK47自動步槍的產(chǎn)品圖紙、工裝資料、設計計算、尺寸鏈計算、試驗檢查規(guī)范資料還有工藝要求標準等一些工藝技術(shù)的具體文件,還有一些生產(chǎn)用的工具和部件,解放初中蘇關系密切,老大哥在一些武器的援助上也是很慷慨的。

有了全套設備,經(jīng)過自行摸索努力在1956年時這款槍械定型了。早年,我軍對槍械的種類認知并不完善也比較傳統(tǒng),而56式最初的定位就是為了替換當時部隊中大量服役的51式與54式?jīng)_鋒槍,所以當56式槍械定型后就直接被命名為56式?jīng)_鋒槍,因為從性能上來看,56式?jīng)_鋒槍可以連續(xù)射擊,而外觀的尺寸上與51式和54式?jīng)_鋒槍相比,也相差不多大小基本一樣,另外,56式也有與沖鋒槍相似的特性,簡單的結(jié)構(gòu)特點也相近。

另外當時無論是我國的軍工人員還是基層一線的士兵,都不了解沖鋒槍的定義,沖鋒槍是指采用雙手握持,發(fā)射手槍彈的全自動武器,它是因為近戰(zhàn)火力相當猛烈得名的。而56式?jīng)_鋒槍這個稱呼實際上在槍械的概念上,這種稱呼是完全錯誤的,應該叫突擊步槍或是自動步槍,因為56式發(fā)射的是中間威力子彈,而并不是手槍子彈。不過由于大部分人都不了解這兩種槍械的具體區(qū)別,因此56式一直發(fā)展到56-2式時仍被稱為沖鋒槍,直到56C出現(xiàn)時,才算改名為短自動步槍。

這是一款在56-2式基礎上縮短的型號,也是我軍首型短自動步槍。當時主要是給特種部隊及一些后勤單位配備。目前仍有部分在我軍中服役。56式?jīng)_鋒槍一直服役90年初,才開始陸續(xù)退役。取代它的就是81式自動步槍,這次對沖鋒槍的認知上,無論是軍工還是基層部隊都有比較精楚的認識了。因此,不會再出現(xiàn)把自動步槍錯誤叫成“沖鋒槍”。

如何快速分辨AK47、AKM、56式?jīng)_鋒槍與AK74等?

我就不談第幾型之類的,全部按照產(chǎn)量最大的來盤,基本可以讓你一眼認出這到底是啥。AK47和56沖有點類似,但56沖的刺刀座不能拆除,而且56沖的準心是全包式,不像47是半包,認準這兩個特征基本能區(qū)別出AK47和56沖,當然有些版本56沖確實是可以拆卸刺刀座,這就要沖鉚釘去一眼識別,但這情況很少,刺刀和準心最好辨識AKM辨識度比47和56都高,一個是槍口斜切防跳器,這雖然是第三版AKM才有,但這也是產(chǎn)量最大的,一般黑叔叔綠叔叔猴子叔叔他們都用這款。

波波沙沖鋒槍和AK47各有優(yōu)點,為什么波波沙沖鋒槍會被AK47突擊步槍取代?

簡單聊聊,不對的地方,各位老少爺們兒指正:波波沙屬于典型的戰(zhàn)爭產(chǎn)物,雖然在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前,蘇聯(lián)紅軍就裝備了早期的波波德沖鋒槍,但一來造價太貴,不符合蘇軍裝備思想,二來則是故障率太高,最主要的呢,其實還是蘇軍當時對沖鋒槍的認識并不深,事實上,即便是德軍,也是在入侵西歐的過程中才逐漸認識到火力猛烈的沖鋒槍的好處。

蘇德戰(zhàn)爭中,前線對沖鋒槍的迫切需求催生了波波沙,波波沙的好處,除了堅固可靠之外,就是可以大量生產(chǎn),其大量使用沖壓件而不是傳統(tǒng)的鑄造件,事實上,二戰(zhàn)中,除了財大氣粗的美軍繼續(xù)使用湯姆遜,其他國家的沖鋒槍,尤其是那些改進型號,都已經(jīng)開始使用沖壓技術(shù)了。不過,波波沙跟英國人的司登比,絕對算不上廉價,主要是其使用了實木槍托和那個復雜的槍管護套等緣故導致。

波波沙火力猛烈,彈鼓容彈量71發(fā),持續(xù)性強,但這導致其全重過大,影響了機動性,后續(xù)的波波斯就只使用35發(fā)彈匣了,此外,射程也太近,標準射程僅為200米,還不能保證足夠的精度,在戰(zhàn)爭后期遇到德軍新銳的STG44,那就抓瞎了。關于STG-44和AK-47的關系,是否借鑒了前者,一直沒有掰扯清楚,蘇聯(lián)人稱,AK-47使用的7.62X39毫米步槍彈,在1943年就開發(fā)出來了,如果是真的的話,那就說明蘇聯(lián)人當時也意識到了中間威力子彈的好處,但這里又產(chǎn)生一個疑問,開發(fā)出來了子彈,怎么沒繼續(xù)設計出可用的槍械呢?這一點勉強可以用繼續(xù)生產(chǎn)現(xiàn)有型號沖鋒槍,保證產(chǎn)量來作為借口。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