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開花的北京二鍋頭,關鍵詞

對于北京人來說,二鍋頭酒就是一種情懷,尤其對于老北京來說,一瓶“小二”在手,日子就可以美滋滋的。老北京香酥芝麻餅歷史悠久,工藝精良。北京二鍋頭這個酒的名稱有點講究,也有一些歷史來歷。這樣出來的“二鍋頭”,據說最為純正、無異味、濃度雖高卻不烈,也是正宗二鍋頭的味道。

老北京松肉怎么做?

炸松肉的做法(家宴小吃-老北京的回民小吃)炸松肉炸松肉炸松肉材料:牛肉餡200克、北豆腐1/2盒、土豆1個、油皮2張、大蔥、姜各適量、鹽5克、方便面料包1個、淀粉1湯匙、香油1湯匙、生抽1湯匙、料酒1湯匙、食用油500毫升(實耗30毫升左右)做法:1、土豆洗凈去皮,切大塊上蒸鍋蒸熟,稍涼后用刀碾碎。2、大蔥、姜洗凈切碎末。

3、將牛肉餡與熟土豆、豆腐、大蔥、姜加調料混合攪拌成餡。4、油皮展開,淀粉加少許的水和成漿,刷在油皮上。5、鋪上肉餡再鋪蓋上一張油皮,用刀側面壓緊實。6、切條,用油炸熟即可。炸松肉炸松肉煮廚秘籍:姜末一定要多放一些,味道才更厚、更香。方便面的料包里也有鹽,所以就不用放太多的鹽分。肉餡里最好是放咯吱,但我忘記買了,所以放了豆腐。

老北京香酥芝麻餅怎么做?

老北京香酥芝麻餅歷史悠久,工藝精良?,F(xiàn)在一提起香酥芝麻餅,一般就指那種咸鮮口味的芝麻醬燒餅,這種小燒餅趁熱吃口感最佳!外皮焦香酥脆,芝麻清香滿口,里面層層酥軟,麻醬醇香四溢。大眾口味,很受歡迎。其實家庭制作也不復雜,不過較費功夫,不花些時日肯定練不好手藝。制作流程如下。一、所需食材和調味品主要食材中筋面粉300克,芝麻醬120克調味品花椒3克、小茴香4克、鹽5克、小蘇打3克,食用油適量、醬油少許。

二、制作過程1、和面。面粉中加入3克小蘇打,用180克溫水活成較軟面團,靜置醒發(fā)30分鐘。無需過度發(fā)酵,半發(fā)面即可。2、干炒花椒、小茴香,研磨成粉。鍋中干炒或烘烤、微波均可,炒香后研磨成細粉。3、調芝麻醬。芝麻醬用適量食用油瀉開,成為便于涂抹的稠稀度,加入鹽、花椒和茴香粉,拌勻。4、制餅肧。將醒好的面團拉長,再上下?lián){開,大致?lián){成1毫米厚的面片,上面刷滿調好的麻醬汁,均勻卷起來來成長條狀,分成等份。

北京二鍋頭酒到底是二趟酒還是酒的名稱?

北京二鍋頭這個酒的名稱有點講究,也有一些歷史來歷。據說,在清代的時候,京師燒酒作坊為了提高燒酒品質,進行了工藝改革。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的物質成分,味道較雜,所以酒廠只摘取味道醇厚的經第二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名為“二鍋頭”。這樣出來的“二鍋頭”,據說最為純正、無異味、濃度雖高卻不烈,也是正宗二鍋頭的味道。

不過,如今的北京二鍋頭實際上有了很多的子品牌名稱,對于消費者來說,確實也是有些眼花繚亂,比如:牛欄山、永豐、紅星牌、京都牌、京豐牌、通州牌、華都牌/十三陵牌、八達嶺牌等等。到底哪個二鍋頭更正宗,相信消費者都有自己的答案,從年頭和名氣來說,牛欄山算事老牌了,從名氣上來說,紅星的廣告打的多,名氣大一些。對于北京人來說,二鍋頭酒就是一種情懷,尤其對于老北京來說,一瓶“小二”在手,日子就可以美滋滋的。

1949年梁思成曾建議在北京西部建新首都,保持二環(huán)以內老北京的原貌,你怎么看?

“50年后,歷史會證明,我是對的,你們是錯的!” 一語成讖,當年梁公和林徽因先生對吳晗的斥責痛罵和絕望痛哭,如今隨著北京市政府的東遷以及千年大計的興建,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如果北京城被完整的保留至今,那么這將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最大規(guī)模的現(xiàn)存古城,遠勝于中外的任何城市和遺產。然而令人震驚和遺憾的是,北京古城的消亡,卻并不是因為戰(zhàn)爭、自然災害或者是建筑的自然損毀,而是人為的拆除,這不能不讓人感到萬分的痛惜和無奈!這其中雖然有著很強的歷史原因和時代烙印,但是不得不說,當時的決策者和人們均普遍缺乏一種對待歷史、文物和遺產的尊崇和保護意識,這也是反映出了當時一些決策者思想的局限性。

在經歷了百年的屈辱和沉重壓迫之后,決策者迫切需要做出一番煥然一新的改變和嘗試,因此,在一些蘇聯(lián)“專家”的慫恿和指導之下,經過一番爭論和權衡之后,還是依然做出了以天安門為中心拆除建新的決定。不過幸好執(zhí)行者并未完全喪失理智,僅僅是拆除了城門和城墻,而代表皇權的一些古建筑遺跡還是完好的保留了下來?,F(xiàn)如今,名曰850年建都史的北京城,只剩下些七零八落的幸存古跡和堂而皇之復制重建的“假古董”,全然沒有了當初成建制的城垣九門和“八臂哪吒城”的影子。

復制重建的永定門城樓幸存的德勝門箭樓然而,雪崩發(fā)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在首都北京的這種號召和帶動之下,全國的文物保護就可想而知了。特別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末那十年中,被人為破壞的文化古跡就更不勝枚舉了。而這其中的踐行者,卻正是我們的很多父輩、長輩們的所為,因此,我們能說什么呢?對歷史保持敬畏、以史為鑒,或許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包括這些已經發(fā)生,卻無法挽回的歷史。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