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貴州茅臺股票
您放心的買入貴州茅臺,并且持有1萬年。您知道什么是貴州茅臺嗎?
您用700億就可以買下貴州茅臺的所有一切!
這700億您5年左右就能回本,然后您就坐在家數(shù)錢吧!不要關心股票價格一時的漲跌,沒有任何意義!你要是相信貴州茅臺值700億,您就買,否則就賣掉。還有,技術分析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謊言!
2,股票PBPEG怎么計算
PB是市凈率,是當前股價與每股凈資產(chǎn)的比率。 PEG指標(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 這個指標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長速度。當時他在選股的時候就是選那些市盈率較低,同時它們的增長速度又是比較高的公司,這些公司有一個典型特點就是PEG會非常低。 PEG魔鏡 2009-08-29 02:30:05 來源: 第一財經(jīng)日報(上海) 跟貼 0 條 手機看股票 汪建 經(jīng)常有投資者問我,機構投資者究竟以什么方法進行股票估值。其實估值的方法有很多,絕對估值法有DCF(現(xiàn)金流貼現(xiàn)模型)、DDM(股利貼現(xiàn)模型)等等,這類方法是通過未來可以預測的各階段自由現(xiàn)金流或股利進行折現(xiàn),獲得合理的現(xiàn)期股票價值;相對估值法有PB(市凈率)、PE(市盈率)等,這些方法通過行業(yè)屬性對應的合理估值區(qū)間和標的公司的財務指標給其一個合理價值區(qū)間。近年來PEG指標被經(jīng)常使用,PEG=PE(當前動態(tài)市盈率)/100/g(未來幾年預計復合增長率),一般認為PEG越低的公司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PEG=1往往被作為是否有投資價值的分水嶺。 其實PEG指標在成熟市場中較多運用在科技類或成長類公司估值上,因為較高的增長率使得PE/PB等傳統(tǒng)指標失效,而未來現(xiàn)金流又非常不好預測。 但在很多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PEG被異化和濫用,似乎只要某公司未來三年可以維持30%的利潤增速,給予30倍的PE就是合理的。這種邏輯貌似是有理的,我們進行過測算,A公司長期維持年均利潤10%的增速,投資者以10倍PE買入;B公司維持年均利潤30%的增速,投資者以30倍PE買入,兩公司都持有10年,10年后仍以PEG的方法分別給予10倍和30倍的估值水平,那么哪個公司的收益率高呢?結果是B公司高,且高過A公司近10倍! 以 貴州茅臺(行情 股吧)為例,2003年以來公司以不低于50%的復合增長率實現(xiàn)了凈利潤的增長,如果我們在2003年末以當期50倍的PE即100元買入并持有到現(xiàn)在,也有不低于6倍的回報率(而當時的股價是30元左右,收益率更為驚人),而當時茅臺的股價和市盈率遠低于100元/50倍PE,說明一來是熊市中所有股票估值均較低,二來投資者根本沒有預見到茅臺如此高的復合增長率(當時之前茅臺也確實處于厚積薄發(fā)的前夜,沒有體現(xiàn)出高成長)。而近兩年來茅臺的增長率逐步回落到30%左右的水平,市場也相應給予30倍左右的PE。茅臺這個案例還說明:1.投資者以PEG標準進行估值是對利潤趨勢的強化和放大;2.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測經(jīng)常有重大偏差,而他們用PEG中的g更多地體現(xiàn)為過去的增長率,但他們簡單認為未來也將保持這種增長率。這個結論必將導致未來的一系列重大失誤。其實茅臺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高檔消費品公司,其產(chǎn)品競爭力一旦確立、銷售平穩(wěn)放量,利潤的可預測性較幾乎所有其他行業(yè)來說都高得多,以PEG模式對茅臺估值相對比較確定,別的行業(yè)中的公司則基本上都沒這么幸運。 濫用PEG在歷史上的教訓比比皆是。以電解鋁行業(yè)中的某上市公司為例,它所處的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行業(yè),而且在國內產(chǎn)能長期過剩,其盈利特點必然是波動劇烈。2004年以來的年度每股收益分別是0.08、-0.25、0.53、1.42、0.69、0.02元(2009年中報),如果投資者從2004~2007年的過程來看,似乎體現(xiàn)出“連續(xù)的爆炸式增長”,利潤連續(xù)翻番,似乎給個50倍PE也說得過去,這樣歷史上的天價67元也就形成了。要知道,這是典型的周期性企業(yè),市場居然在利潤最高峰時給了一個天價的市盈率,套在那里的投資者恐怕要熬過漫漫長夜了,因為PEG魔鏡的背后就是所謂的“戴維斯雙殺”。 “戴維斯雙殺”是對PEG模式的天然糾正,一旦企業(yè)盈利增速下降,給予的PE水平就相應下移,加上利潤的下滑,得出的股價目標自然就大幅回落(因為股價=每股凈利潤×PE,乘積關系)。新興市場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率非常之高,跟投資者甚至是不少機構投資者混亂的估值體系、濫用PEG關系密切。 對于純粹的價值投資者而言,估值模式一定是基于對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理解進行的,不同企業(yè)特性(包括財務特性)對應完全不同的估值模式(除非你對未來企業(yè)盈利的預測無比準確),對于周期類公司運用PEG無異于自己設置了定時炸彈。但可悲的是市場中大多數(shù)公司是有典型周期性的,而大多數(shù)投資者也愿意用PEG去對賭。行業(yè)研究員如此,策略研究員如此,很多基金經(jīng)理也是如此。 PEG魔鏡和“戴維斯雙殺”這對孿生兄弟仍將伴隨著投資者的噩夢進行下去,直到大多數(shù)投資者真正成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