鴆是今天的什么動物,關(guān)鍵詞

無酒不成宴席,婚喪喜慶都得有酒,酒文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飯都沒吃的年代,那里有糧食烤酒制酒。徐照字靈暉,徐璣號靈淵,翁卷字靈舒,趙師秀號靈秀,因為他們字號中都有一個靈字,所以有這個稱號。酒發(fā)展至今,已不單單是一個物品,而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各朝各代,都有著和酒想相關(guān)的典故故事。

古代有哪些酷刑?

刑罰之中以死刑為最。在電視劇中,經(jīng)常看到各種各樣的刑罰,比如凌遲、斬首等,更有甚者扒皮、菹醢、車裂等,不過電視劇是為了熱鬧,真正歷史中,死刑花樣多的很從古到今死刑的方式不斷匯集進步,可以形成一本百科全書了。如火燒、杵、炮烙、剖心、剔刳、醢、脯刑、腰斬、車裂、磔、磬、踣、阬、定殺、戮、鑿顛、絞、梟首、烹、凌遲等,有些稱呼不太一樣但效果差不多。

1、杵看著刑罰名字就知道是上古時期的特色刑罰,具有質(zhì)樸的感覺,杵刑顧名思義就是把人放到臼中,用杵搗到死?;馃?、炮烙、剖心看名字就知道,老妖也不多說2、剔刳剔:把肉從骨頭上剖下來;刳:剖開。這也是剖殺的刑罰,割取人肉?!斗馍裱萘x》中紂王與妲己,讓人剖開懷孕女人肚子猜男女,這種刑罰就叫剔刳。3、醢(hai)與脯醢刑:就是把人剁成肉醬,漢代之后菹醢刑罰不寫入常法,但是作為非常刑罰,也從沒斷過。

《新唐書》中:劇賊高玉啖人數(shù)千,后擒獲,會赦,代宗將貸其死,公卿議請為菹醢脯刑:就跟果脯一樣,果脯是把水果曬干,作為刑罰就是把人殺死后做成肉干。這么說的話,我們吃的牛肉干都是對牛實施脯刑了?4、磔看這個字,就算不認識也知道也是一個酷刑。zhe,就是肢解的意思,俗稱剮刑,剮的多了就成凌遲了。5、磬磬應(yīng)該是這些刑罰中唯一從字看上去就不像酷刑的刑罰。

磬就是縊死,為什么叫磬的,因為古人看著縊死之人,像樂器磬一樣掛在那,就非常形象的取了一個名字。6、踣(bo)陳尸展覽7、定殺這個刑罰不常見,從字面也難看出是什么刑罰。實際上這是秦朝專門對麻風病人犯罪后,實施的一種刑罰,即投入水中淹死。8、鑿顛這個也不太容易從字面看出刑罰來據(jù)說這是商鞅定下的刑罰,用鐵器從人頭頂鑿入。

跟菹醢一樣雖然后世不見于常刑,但是作為雜刑或非常之刑一直沒有斷過。從漢朝開始,很多非常殘酷的死刑基本不作為常刑使用,使用最多的死刑如斬,棄市(在鬧市中執(zhí)行死刑),梟首(砍下頭掛起來示眾)腰斬,絞等。從宋仁宗開始凌遲正式上場,從此作為重大罪行的特別刑罰一直存在。而明朝時期發(fā)明的如彈琵琶、梳洗、抽腸等刑罰并不是正常刑罰,明朝常規(guī)死刑只有絞、斬、梟首、凌遲四種。

歷史上和酒有關(guān)的典故有哪些?

酒發(fā)展至今,已不單單是一個物品,而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各朝各代,都有著和酒想相關(guān)的典故故事。一、從人猿時期的果酒、到殷商時期的用曲制黃酒、再到《本草綱目》中的蒸餾酒,先民對于酒的探索,一直從未停歇。關(guān)于酒的起源,也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是儀狄做酒,而有人認為是杜康造酒。二、酒作為抒情達意的承載品,無論是人生四大喜事,還是喪葬宴席,每逢人生大事的時候,都需要喝上那么幾杯,我想歷史上最難以下咽的酒,就是鴻門宴的酒了吧。

這場宴中,劉邦靠酒拉攏項伯,項羽因酒原諒劉邦,項莊借酒舞劍意在沛公。三、酒作為創(chuàng)作靈感和素材的來源,也誕生了很多的典故。都說“李白斗酒詩百篇”,可見就連大詩仙李白,都是一個好酒之人。李白每次在喝酒之后,都能寫出傳世佳作,例如《清平調(diào)》,相傳就是在李白醉酒的狀態(tài)下,在李龜年的伴奏中,應(yīng)玄宗的要求所即興創(chuàng)作的。

有哪些寫在正史里的不可思議的事?

我聽到這樣一個傳說,不知正確與否,現(xiàn)發(fā)出來,請網(wǎng)友討論。話說劉幫打敗項羽稱帝創(chuàng)立大漢朝時,由于連年征戰(zhàn),傷亡人數(shù)無法統(tǒng)計。尤其是劉姓家族,跟著劉幫打天下死人太多,剩下活著的沒幾個。當時是封建社會,姓氏家族力量不可小覷,為此事劉幫顯得很是著急和苦惱。有謀士給劉幫出注意,在沛縣等附近幾個縣里,凡是愿意脫離原姓氏改為劉姓,皇帝給予土地車馬等,也就是給予豐厚的獎勵。

此令一下,于是乎當時就有許多人脫離原姓氏改為姓劉了。不到一年功夫形成龐大的劉氏家族了。后來又有人要改姓,但因劉氏家族過大,且國庫獎勵不足了,朝庭就拒絕做此事了。因此那些沒有改姓的人就開罵了,說劉姓人群最雜…。說后來的劉備很有能力但不能一統(tǒng)天下,其原因他不是正統(tǒng)的劉幫家族后代,也是“買罐子劉”家的后代。

中國的酒文化有什么可以說道說道的?

無酒不成宴席,婚喪喜慶都得有酒,酒文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飯都沒吃的年代,那里有糧食烤酒制酒。酒有三種喝法,一叫品,二叫飲,三叫喝,但都會醉,喝酒微醉是高人,喝酒小醉是俗人,喝酒大醉是酒鬼。現(xiàn)在的電視劇,不分男女,都端一杯酒晃來晃去,真俗套,這可能有人說是酒文化。真正的酒文化,喜慶,交流,認同,高興,快樂。

歷史上,都有哪些大人物曾被史書評為“無賴”?

一般我們說古人“無賴”,很容易會想起“斬白蛇起義”的西漢高祖劉邦。不過分享這份“榮耀”的開國君主,可不止劉邦一人,還有后趙的石勒、后梁的朱溫、明朝的朱元璋等等。我認為這里的“無賴”,意指廣泛,既可以指出身貧賤寒微(比如少數(shù)民族出身的奴隸石勒),又可以指其人品行的惡劣(比如朱溫歷來被認為殘暴反復(fù),朱元璋屠戮功臣貪吏,盡管對二人的負面評價有些過于妖魔化,但也可見這種看法的影響之大)。

我今天主要想說的是南宋兩位著名的將領(lǐng):韓世忠《東南紀聞》用四個字評價韓世忠的早年:“貧困無聊”。韓世忠自幼家貧,他本人又不找個正經(jīng)的活兒干,整天只知道喝酒賭博,絲毫不知規(guī)矩,大家都蔑稱他為“潑韓五”。【韓世忠塑像,取自網(wǎng)絡(luò)】搞笑的是,曾經(jīng)有一個看相的人席三,認為韓世忠日后會位至三公。韓世忠聽后,不但不高興,反倒大怒,認為這個神棍是在反諷自己,于是毒打了席三一頓。

戲劇性的結(jié)果:韓世忠顯貴后,席三到江南投靠他,韓世忠不知出于什么心情,送給了席三錢三萬緡。也算了解了此事。不過,韓世忠后來雖然貴重,但其行為中卻仍有諸多去不掉的粗鄙言行。他沒讀過書,又瞧不起讀書人,老喜歡叫文人“子曰”。宋高宗聽說后,特意問了韓世忠這件事,韓世忠回答:“臣已經(jīng)改了?!备咦诤芨吲d,以為這位大老粗懂得尊崇儒士了,沒想到韓世忠突然來了一句:“臣現(xiàn)在改叫他們‘萌兒’了。

”高宗聽罷,一笑而已。一次,鎮(zhèn)江守臣沈晦因金軍撤退而設(shè)宴款待文武將官,特意說了句:“飲罷三軍應(yīng)擊楫,渡江金鼓響如雷。”韓世忠聽了,明白沈晦這是在催他出兵,于是說:“給事(指沈晦)啊,我韓世忠不是不敢渡過淮河的人。”說罷起身,用大杯子向沈晦敬酒。他不但自己敬,還讓手下諸將也灌酒,搞得沈晦屢屢嘔吐,狼狽不堪。

待到沈晦手下的文官敬酒時,要不就是沒斟滿,要不就是撒了大半,韓世忠非常不滿,怒道:“你們這些‘萌兒’還是互相袒護的(萌兒輩終是相護)?!绷R完文吏,韓將軍還不忘調(diào)侃一番沈晦:“早就和給事您說了,不要招惹邊事。”因為宋代文臣喜歡指摘武將“引惹邊事”,故而韓世忠借此機會,嘲笑了沈晦,也就是朝廷的文臣。李寶【宋金陳家島海戰(zhàn),取自網(wǎng)絡(luò)】除了韓世忠之外,揚名中外的“陳家島海戰(zhàn)”的指揮官李寶早年也有一個諢名“潑李”。

竹林七賢,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揚州八怪,酒中八仙都有誰?有什么故事?

竹林七賢,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揚州八怪,酒中八仙都是古代文人名士的合稱,在詩詞、雜劇、散文、書畫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yīng)玚、劉楨建安七子是漢朝建安年間七位文學(xué)家的合稱,建安七子和“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詩文創(chuàng)作形成俊爽剛健風格,建安風骨掀起一個詩歌高潮。

建安七子中孔融是北海國相,因為觸怒曹操被殺。其余六人全部投靠了曹操,巧合的是,這六人除了阮瑀早死,剩下的五人全部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疫病。阮瑀的兒子是阮籍、孫子是阮咸,是竹林七賢中的兩位,祖孫三代都是文人名士。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因為經(jīng)常在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被稱為竹林七賢,他們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xué)的精神。

竹林七賢是當時的賢士,放蕩不羈,但在當時曹魏和執(zhí)掌大權(quán)的司馬家族對峙下,七人也走向了不同道路,最后分崩離析。嵇康、阮籍、劉伶是七人中最出名的,也是出仕曹魏不滿司馬氏的人物。嵇康的文學(xué)成就很高,并且擅長音樂,曾奚落鐘會,最后因為觸怒司馬昭被處死,從此廣陵成絕響。阮籍是建安以來第一個全力創(chuàng)作五言詩的人,后世的陶淵明、李白等詩人都是對他的繼承和發(fā)展,在嵇康死后,阮籍佯狂避世不再出仕。

劉伶最出名的就是嗜酒如命,出去也是坐著鹿車帶著壺酒,仆人扛著鍬跟著,死了就把他埋了,劉伶醉酒的典故也是有了后世流傳至今的劉伶醉。山濤、向秀、王戎、阮咸四人在西晉建立后,大多出仕,這四人知道的人比較少。山濤是年事最大的一個,也是竹林七賢實際的組織者,嵇康、阮籍、向秀發(fā)現(xiàn)結(jié)識的。劉禹錫有句詩“懷舊空吟聞笛賦”,其中典故就是寫的向秀作品《思舊賦》,是向秀為追思好友嵇康和呂安所作。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與阮籍并稱“大小阮”。王戎是年齡最小、功名心最盛的一位,在西晉宦海浮沉。酒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酒中八仙是唐朝嗜酒好道的八位學(xué)者名人,這八人嗜酒如命、樂觀放達。杜甫有《飲中八仙歌》,寫了這幾位名士狂放不羈的一面,在后世瓷器畫面也常常繪有飲中八仙。

李白的稱號是“詩仙”,賀知章的稱號是“詩狂”,張旭是著名的草書書法家,被稱為“草圣”。李適之是李世民曾孫,李承乾的孫子,曾任左丞相;李琎是唐睿宗李旦嫡長孫,唐玄宗李隆基的侄子,被封為汝陽郡王;崔宗之是宰相的兒子,襲爵齊國公;蘇晉襲封河內(nèi)郡公,后任吏部侍郎;焦遂是一介平民,事跡記載也不多,因為嗜酒如命、酒量驚人而出名。

飲中八仙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好喝酒,能喝酒。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元曲四大家是四位元代雜劇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chuàng)作的成就。關(guān)漢卿是四大家之首,是我國戲劇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被譽為“曲圣”,作品有膾炙人口的《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等。白樸的主要作品有《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宮》、《東墻記》等。

馬致遠的小令很多,最出名就是《天凈沙·秋思》,被后人譽為“秋思之祖”。鄭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離魂》,與《拜月亭》《西廂記》合稱元雜劇三大愛情劇。揚州八怪金農(nóng)、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揚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于揚州地區(qū)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也常被稱為“揚州畫派”。關(guān)于揚州八怪的具體人物說法不一,八字也可看作數(shù)詞,同時期畫風相同的幾人也可列入,最被公認的還是上面八人。

揚州八怪大多出身貧寒,經(jīng)歷坎坷,靠賣字畫為生。他們的書畫作品大膽創(chuàng)新,不同于古人,不追隨時俗,近現(xiàn)代名家齊白石、徐悲鴻等畫家都有受他們作品影響。金農(nóng)怪在才,精通篆刻、鑒定,工于詩文書法畫作,擅長畫花鳥、山水、人物,最擅長的是墨梅。鄭燮就是鄭板橋,怪在傳奇。鄭板橋詩書畫三絕,畫作擅長畫蘭、竹、石;書法以“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而獨創(chuàng)一格的“板橋體”,自稱“六分半書”;詩文也寫得極好,課本上學(xué)過他的七言絕句《竹石》。

黃慎怪在悟性,人物、山水、花鳥無一不精,詩文、狂草書法,繪畫三絕。李鱓怪在命,被兩次革除科名一次貶官后到揚州賣畫為生。李鱓工詩文書畫,擅長花卉、竹石、松柏,后又拓展了寫意花鳥畫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李方膺怪在倔,工于詩文書畫,擅長梅、蘭、竹、菊、松、魚、人物、山水等,尤其精于畫梅。汪士慎怪在人,善于繪畫書法,金石篆刻,尤其善于畫梅。

羅聘怪在使命,擅長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善畫《鬼趣圖》,畫鬼態(tài)無不極盡其妙。高翔怪在淡泊,一生都是布衣之身,他擅長畫山水花卉,也精于寫真和刻印。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合集,這些稱謂到現(xiàn)在依然也是很多,四大、四小、十大等等的,再列舉一些其他的文人并稱。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相如、司馬遷司馬相如是西漢辭賦家,漢賦的奠基人,被譽為賦圣、辭宗,代表作有《子虛賦》,《上林賦》,古琴曲《鳳求凰》。

司馬遷是西漢史學(xué)家、散文家,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魯迅先生曾評述“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史界兩司馬司馬遷、司馬光西漢的司馬遷和北宋的司馬光,一個創(chuàng)作了紀傳體通史《史記》,一個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在史學(xué)界有著重大影響。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漢賦四大家是西漢和東漢四位漢賦家,他們的作品在當時及后世文壇影響深遠,是漢大賦的最高成就者。

揚雄是西漢時京城的文化巨擘,被后來的學(xué)者譽為“漢代的孔子”。班固是東漢時期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曾修撰《漢書》,他的《兩都賦》開創(chuàng)了京都賦的范例。張衡是東漢時期杰出的天文學(xué)家、發(fā)明家,發(fā)明了渾天儀、地動儀,被譽為“科圣”。張衡 還是著名的文學(xué)家,有《二京賦》、《歸田賦》等名作。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曹是漢魏時期曹操和兒子曹丕、曹植的合稱,他們的作品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是建安文學(xué)的代表。

曹操的作品有《觀滄?!贰洱旊m壽》等;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他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學(xué)理論與批評著作;“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曹植是建安文學(xué)的集大成者,有名作《洛神賦》、《白馬篇》等。二陸陸機、陸云二陸是西晉時期文學(xué)家,陸機、陸云是兄弟,是東吳名將陸遜的孫子、陸抗的兒子。

陸機還是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平復(fù)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南朝三謝謝靈運、謝惠連、謝朓南朝三謝是南朝時期的陳郡謝氏族人的三位名士。南朝劉宋時期名士謝靈運,開創(chuàng)山水詩派,是山水詩派鼻祖,被譽為當世最出色的詩人。謝惠連是謝靈運的族弟,南朝劉宋文學(xué)家。謝朓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和謝靈運合稱“二謝”,是南齊詩人,擅長山水詩創(chuàng)作。

李白有句詩“中間小謝又清發(fā)”,就是說的小謝謝朓。竟陵八友蕭衍、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云、任昉、陸倕竟陵八友是南齊永明年間的一個文人集團,由竟陵王蕭子良召集。蕭衍后來成為南朝梁開國皇帝。沈約是南朝梁開國功臣,是南朝文壇領(lǐng)袖。元嘉三大家謝靈運、顏延之、鮑照元嘉三大家是南朝劉宋文壇的三大才子,元嘉是劉宋皇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初唐四杰是中國唐代初年的四位文學(xué)家,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杰出人物。初唐四杰的名作很多都在課本上出現(xiàn)。王勃的《滕王閣序》千古留名,“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美到極致,還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也是廣為流傳。楊炯的《從軍行》有名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得成比目何辭死, 愿作鴛鴦不羨仙 ”廣為流傳。駱賓王的《詠鵝》兒童都會背,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文章四友李嶠、蘇味道、崔融、杜審言文章四友是初唐四位詩人的合稱,他們都是身居高位,蘇味道、李嶠更是曾躋身相位。雖然他們的詩作和宮廷詩人的作品沒有太大差別,但在詩律和詩藝的研練方面有很大進展,為唐代近體詩的定型做出了貢獻。

四人中,以杜審言最有詩才,使五言律的創(chuàng)作首先達到了較高的藝術(shù)水準,他還是“詩圣”杜甫的祖父。而蘇味道則是蘇軾先祖。仙宗十友司馬承禎、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gòu)、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仙宗十友是五代以來的古代文人,對活動于初盛唐時期的十位文人追慕而提出的一個稱美性質(zhì)的范疇。竹溪六逸李白、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竹溪六逸是唐朝開元年間隱居于竹溪的六位名士。

開元年間,李白移家山東,結(jié)交山東名士,隱居徂徠山,寄情于山水林泉,縱酒放歌。吳中四士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吳中四士是初、盛唐之交時,吳中地區(qū)的四位名士。張若虛的詩只留存兩首,但是一首《春江花月夜》就有“孤篇蓋全唐”之譽。賀知章的詩存世有19首,其中的《詠柳》、《回鄉(xiāng)偶書》也是膾炙人口。張旭是著名書法家,擅長草書,被譽為“草圣”。

包融是詩人,詩作留存有八首。四大邊塞詩人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大邊塞詩人是盛唐時期的四位詩人,他們的詩作主要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邊塞詩初步發(fā)展于漢魏六朝時代,唐朝時進入黃金時代,代表人物還是這四位,留下了很多詩作名篇。大歷十才子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fā)、崔洞、耿湋、夏侯審大歷十才子是唐朝的十位詩人,大歷是唐代宗李豫的年號,他們秉承山水田園詩派的風格,寄情于山水,歌頌升平。

這十人的生卒年都不詳,留下的詩作也不是很多。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四大才女是古代才華橫溢,因絕世才華驚艷千古的女子。蔡文姬是漢末三國時期才女,有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上官婉兒是唐代詩人,有“巾幗宰相”之名。卓文君是西漢才女,她的《白頭吟》中的“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至今依然很流傳。蜀中四大才女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黃峨蜀中四大才女是四川歷史上的四位才貌雙絕的女子。薛濤是唐朝人,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國后蜀孟昶的妃子,黃峨是明代時期人。唐代四大女詩人李冶、薛濤、劉采春、魚玄機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是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使詩文發(fā)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對當時和后世的文壇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蘇蘇軾、蘇轍、蘇洵三蘇是北宋散文家蘇洵和兒子蘇軾、蘇轍的合稱,號稱一門父子三詞客。蘇軾文、詩、詞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詞作極美,很多還富有哲理。蘇門四學(xué)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蘇門四學(xué)士是蘇軾門下最受欣賞和重視的四人,他們都曾受到蘇軾的垂青和指導(dǎo),文學(xué)造詣也很高。這四人的詩詞也都很是唯美,有很多傳世名句,像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蘇門六學(xué)士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陳師道、李廌蘇門六學(xué)士是蘇門四學(xué)士再加上陳師道與李廌,也被稱為"蘇門六君子"。蘇門后四學(xué)士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榮蘇門后四學(xué)士也是蘇軾文學(xué)的傳人,元祐文壇的中堅,不過他們的作品流傳下來的比較少。宋詞四大家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宋詞標志宋代文學(xué)的最高成就,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宋朝詞人大家也是輩出。

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他們詞作名篇精品眾多,對當時以及后世的文壇,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濟南二安李清照、辛棄疾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代表人物;辛棄疾字幼安,是偉大的豪放派詞人,兩人都是濟南人。永嘉四靈徐照、徐璣、翁卷、趙師秀永嘉四靈是南宋末年四位浙江永嘉籍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號靈淵,翁卷字靈舒,趙師秀號靈秀,因為他們字號中都有一個靈字,所以有這個稱號。

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宋四家是北宋時期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他們代表著宋代的書法風格,而且成就最高。蘇軾不僅詩詞出眾,也擅長書畫,他的書法博取歷代名家后自成一家,擅長寫行書、楷書。黃庭堅出自蘇軾門下,后與蘇軾齊名,書法上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并且開創(chuàng)出了中國草書的又一新境。米芾在書法上用功最深,擅長篆、隸、楷、行、草等書體,成就以行書最大,他的《蜀素帖》人稱“天下第八行書”,被后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蔡襄擅長正楷、行書和草書,在當時為人推崇備至,極負盛譽,不過他的作品傳世較少。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都是偉大的書法家,在書法史上藝術(shù)地位和聲望極高。王羲之擅長隸、草、楷、行書,他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書法影響了后代的書法大家,楷書四大家、宋四家這些書法大家都極為推崇王羲之,所以他享有“書圣”美譽。

王獻之精通楷、行、草、隸各體,尤其擅長行、草書,東晉到唐代,他的影響超過了父親王羲之。一直到唐代李世民褒揚王羲之而貶抑王獻之,才使王羲之的影響更大,因為王獻之杰出的書法造詣,被稱為“小圣”??瑫拇蠹覛W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趙孟頫楷書四大家是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分別是唐朝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和元朝的趙孟頫。

歐陽詢的字體被稱為“歐體”,世稱“唐人楷書第一”,顏真卿的書法號稱顏體,是書法史上繼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之后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柳公權(quán)的字體自成一家,號稱柳體,和顏真卿的顏體相比有“顏筋柳骨”之稱。趙孟頫是元代最顯赫的畫家,還擅長篆、隸、真、行、草書,尤其以楷、行書著稱于世,他的“趙體”在中國書法藝術(shù)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在朝鮮、日本也非常風行。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是南宋時期的四位詩人,他們的詩作代表了宋代詩歌第二個最繁榮的時期。陸游的詩存世有9300多首,楊萬里的詩存世有4200余首,是古代留存詩作極多的詩人,范成大也有很多名篇上過課本。尤袤就比較陌生了,他的大量詩稿在一次火災(zāi)中全被焚毀,現(xiàn)在留存極少,尤袤喜歡藏書,他根據(jù)藏書編的《遂初堂書目》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版本目錄。

明初吳中四杰高啟、楊基、張羽、徐賁吳中四杰是元末明初詩人時期吳中的四位詩人,他們?nèi)晕拿Q于世,其中又以高啟的成就最高,被稱為明朝最偉大的詩人。吳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吳中四才子就是江南四大才子,是明朝中葉時期吳中地區(qū)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名士。這四人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不僅會寫詩,而且擅長書法、繪畫,并且以畫或書法聞名于世,在現(xiàn)在博物館仍藏有他們的真跡。

徐禎卿被人稱為“吳中詩冠”,以詩歌名滿士林,在詩壇占有特殊地位。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前七子是明朝弘治、正德年間的文學(xué)流派。后七子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后七子是明朝嘉靖、隆慶年間的文學(xué)流派。清詞三大家納蘭性德、朱彝尊、陳維崧清朝康熙時期是清代詞壇最盛期,這三人是當時詞壇奇才。

納蘭性德的詞作猶為精美,代表著清代婉約詞的最高水平。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清初三大家是清初的三位散文家,其中以侯方域的影響最大。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公安三袁是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們兄弟三人是湖北荊州公安縣人,他們的文學(xué)流派被稱為“公安派”。嶺南三家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嶺南三家是清初嶺南地區(qū)的三位詩人,他們在當時嶺南地區(qū)最享盛名。

乾嘉三大家(江右三大家)袁枚、蔣士銓、趙翼乾嘉三大家是清代中葉的三位文學(xué)家,以袁枚為主。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與紀曉嵐齊名,是“性靈詩派”的倡導(dǎo)人。江左三大家錢謙益、吳偉業(yè)、龔鼎孳江左三大家是明末清初詩人,三人都曾在明朝出仕,明朝滅亡后又出仕于清朝,其中錢謙益更是是東林黨的領(lǐng)袖之一。桐城三祖方苞、劉大櫆、姚鼐桐城三祖是清代時期的散文家,是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早期的三位重要作家,他們?nèi)硕际前不胀┏侨恕?/p>

封建時代,皇帝封自己的兒子為什么“王”,有什么講究嗎?比如秦王、晉王、趙王、燕王?

自從有了皇帝以后,王就成了地位僅此于皇帝的稱號,當然秦朝是沒有王的,秦朝采用的是二十等爵制度。從漢朝一直到清朝,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有封自己的兒子為王,但又各有不同的講究。今天小祁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唐太宗李世民畫像)漢朝劉邦建立漢朝以后,吸取秦亡的教訓(xùn),分封同姓諸侯王以做屏藩,比如齊王劉肥、趙王劉如意、代王劉恒、淮南王劉長等。

但是這個時候的王還并不是后來所說的王爵,而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樣,均為諸侯國王,他們不僅要去封地就藩,還有一整套的行政班底,這和后來的王爵有名無實存在很大區(qū)別。而且王無品級高低,只分封國的大小。魏晉至明朝這段時間內(nèi)皇帝一般都封自己的兒子為親王,雖然各朝各代各有差異,但大多數(shù)都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為最尊貴,因為這四個國家代表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為強大的。

這其中更是以晉王最為傳奇,因為古代多位帝王在登基稱帝之前都被封為晉王,比較典型的為隋煬帝楊廣、唐高宗李治。歷史上總共出現(xiàn)過29位晉王,其中有12位成功逆襲太子登基稱帝,這概率就是太子也要汗顏?。。ㄌ聘咦诶钪斡耙曅蜗螅┒谶@4個國家之下則是“趙、韓、魏、粱、燕、魯、宋、吳、越”等國代表的封號。在這段時間內(nèi),這些一字王大多都是親王,只是在尊卑上有一定的差距。

在親王之下,還有郡王,郡王大多都以郡名作為封號,比如渤海王、長沙王、成都王等等??ね醵鄶?shù)分封給離皇帝關(guān)系稍遠一點的宗室子弟。因為國一般為一字,郡一般為二字,因此也就形成了我們通常認為的一字親王、二字郡王的觀念。但是有個特例,那就是中山王,中山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也是妥妥的諸侯王國,因此中山王也應(yīng)該為親王。

(隋煬帝楊廣影視形象)而因為劉邦曾定下非劉氏不可稱王的先例,因此后世也基本遵循,極少封異姓為王,即使分封也是封郡王,比如說平定了安史之亂的郭子儀就被封為汾陽郡王。清朝清朝不再沿用之前中原王朝的以地名和古國名封王的方式,但是王爵仍然分為兩等,分別為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然后在中間加優(yōu)美的字或詞,親王用一字,郡王用兩字,比如說和碩怡親王、多羅克勤郡王。

(和碩怡親王胤祥影視形象)清朝一般都是在皇子成年后予以冊封,沒有受封前一般稱阿哥,而阿哥并不屬于爵位,而是“未受封的皇子”之意,一旦受封,則應(yīng)該稱爵位了。而像很多清朝電視劇里的貝勒爺,其實要知道,貝勒并不一定是皇帝的兒子,親王的兒子也可以是貝勒,貝勒就屬于爵位的一種。像大名鼎鼎的和碩怡親王胤祥在康熙朝連封號都沒有,到了雍正時期就一下子晉升為和碩親王,晉升速度不可謂不快?。?。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