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中國的烈酒為什么以52度居多
其實中國白酒有38度,43度和52度,63度等,其中,喜歡52度的人群較多,是因為,52度的度數較合適,濃度好,酒香濃,喜歡喝白酒的人,多數會選擇52度,與廠家生產量無關。
52度的濃香型白酒在52度的時候,水分子與各種酒里的物質結合的最好,所以都是52度
2,中國勁酒為什么賣的好
勁酒賣的好主要是它是補酒是送禮和保健的首選商品!它廣告做的好,宣傳的到位!還有就是質量還很不錯,沒有讓消費者失望!勁酒秉承了中國傳統(tǒng)藥補酒的一貫特色,以優(yōu)質白酒為酒基,配以山藥、枸杞子、淫羊霍、黃芪、當歸等中藥材,采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提取其有效活性成份技術精心釀制而成。屬于保健酒,喝后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酒,是傳統(tǒng)藥酒的分支,是普通白酒的延伸。
那肯定賣得好啊必須好啊
因為勁酒是中國保健酒行業(yè)的先驅。在某一個行業(yè)領域里,人們往往對行業(yè)中的先行者的印象更為深刻。保健酒行業(yè)中的神力源酒也不錯,是值得擁有的品牌!
沒發(fā)現,你是代理?
3,為什么茅臺酒這么出名了
1915年,巴拿馬舉行國際品酒會,很多國家都送酒參展,當時品酒會上酒中珍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當時的中國政府也派代表攜國酒茅臺參展,雖然茅臺酒質量上乘,但由于首次參展且裝潢簡樸,因此在參展會上遭到冷遇。西方評酒專家對中國美酒不屑一顧。
就在評酒會的最后一天,中國代表眼看茅臺酒在評獎方面無望,心中很不服氣,情急之中突生一計。他提著酒走到展廳最熱鬧的地方,裝作失手,將酒瓶摔破在地,頓時濃香四溢,招來不少看客。中國代表乘機讓人們品嘗美酒,不一會兒便成為一大新聞而傳遍了整個會場。人人都爭著到茅臺酒陳列處搶購,認為中國酒比起“白蘭地”、“香檳”來更具特色。
茅臺酒的香氣當然也驚動了評酒專家,他們不得不對中國名酒刮目相看。中國代表捧著名酒獎牌勝利而歸。
茅臺酒就這么一摔,就摔出了中國名酒的風采,讓世人矚目
茅臺為什么那么出名呢?最早有記憶的就像上面的兩位朋友說的,但是如果你真的對茅臺酒那么感興趣的話,你可以到貴州仁懷茅臺鎮(zhèn)去看看,那里有國酒文化城,里面的好多圖片還有歷史文化,都會讓你對茅臺酒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感受.
1915年,茅臺人帶著他們釀制的土酒,沿著蜿延的赤水河進入長江。從長江,他們去了更為遙遠的地方。就在這一年,在美國舉行的世界萬國博覽會上,從一只摔破的土陶罐中溢出的茅臺酒液奇香撲鼻,征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評酒師,茅臺酒贏得了當年的金獎。至此,中國悠久的釀酒歷史和隱藏在群山峽谷中的茅臺古鎮(zhèn)開始為世人所知。
釀制茅臺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質好,用這種入口微甜、無溶解雜質的水經過蒸餾釀出的酒特別甘美。故清代詩人曾有“集靈泉于一身,匯秀水東下”的詠句贊美赤水河。
茅臺是國酒,當然名氣最大了。
4,古代中人民的酒量怎么那么厲害
酒精度沒這么大,所以可以一次喝很多
古代的酒大多十幾度。
古代酒的度數和味道
說起釀酒,最早的還是兩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寫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這塊土板現在應該還在芝加哥大學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積了不少兩河流域的文物。
而在中國,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經出現了谷物釀酒,中國的釀酒技術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龍山時期的古人應該是用蘗釀的酒,蘗就是發(fā)芽的谷粒,釀出的是黃酒。后來古人們逐漸掌握了用酒曲釀酒的方法,秦漢時雖然仍然用蘗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開始用酒曲,前陣子還在《漢書·食貨志》上讀到: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興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試一試:)
事實上,用蘗釀出的酒被稱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說“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釀造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為制作工藝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時的酒都是黃酒。
南北朝時,制酒曲的工藝日益完善,當時的一部奇書《齊民要術》上記載了很多種制曲的方式,這些方式現在有不少還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時有了紅曲,釀造出來了“紅酒”,不知道古書里說的女兒紅是不是就是這種就,不過紹興的狀元紅應該不是,那酒俺喝過,其實不紅,顏色是橙黃色的(也許俺喝的是假的?)
前面說到曲釀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經想用酒代水再釀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濃度,可是不成,因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謝的產物,對酵母菌的發(fā)酵有一定抑制作用,當酒精成分達到10%左右時,酵母菌就停止繁殖,發(fā)酵過程也就隨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強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會超過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發(fā)酵,也得不到度數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現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把酒曲發(fā)酵釀造的酒再蒸餾一下,得到度數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這和現在的酒比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個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兩“兩毛燒”,體會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兩毛燒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過現在可能不止“兩毛”那么便宜了吧:)說燒酒是元朝時才有的,是依照李時珍的紀錄,不過在白居易等人的詩里已經有了“燒酒”一詞,并且對山西汾酒
歷史的考證似乎說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時就有燒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過崗有可能是早期的燒酒吧,不然十幾度的酒不會有那么大的力量。
總結一下,用蘗釀的酒度數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應星說“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傳”;用曲釀造的酒度數大致在十幾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藝不同而不同,因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藥,不夠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較類似現在的紹興黃酒;蒸餾后的燒酒度數很高,大約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現在仍有燒酒,不妨一試。
古代喝的酒不象現在的這么烈,基本上是米酒,所以很能喝的
古代的酒,大多是米酒,它的度數就是現在啤酒的度數,所以人們酒量大多數很大。
純糧食釀造 跟啤酒似的度數低
對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