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不肯喝黃酒。
細心的酒友或許留意過,如今的年輕人喜歡喝啤酒、威士忌、清酒、白酒,就是不喜歡喝黃酒。尤其是出了長三角這一帶的年輕人,連黃酒是什么酒都不知道,更別說喝黃酒。
根據(jù)IMC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在黃酒消費當中,愛喝黃酒群體當中江浙滬地區(qū)占比最大,其中男性比例大;而不喝黃酒和不知道黃酒是什么酒的群體,分別占了47.8%、30.4%。
同樣是世界三大古酒,啤酒變成了年輕人的必備口糧酒,葡萄酒成為小資群體以及高端人群心頭好,而黃酒卻好似逐漸消失在大家的視線當中。
就連比黃酒還要晚出現(xiàn)的白酒,都能混出名堂,不僅有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酒名揚海內(nèi)外,甚至連紅星二鍋頭、牛欄山二鍋頭等都逐漸打開國際市場。
但為作為咱們中國“特產(chǎn)”的黃酒,為啥沒有像啤酒、白酒那樣,成為大眾的喜好?黃酒的衰落有很多原因,但很多人認為可以將之歸結為“歷史原因”以及“黃酒本身”兩大原因。
在歷史上,黃酒的衰落其實是近百年間的事情,早在清中期之前,黃酒還是主流,而白酒、葡萄酒還只是個小酒種。
清中期之前,黃酒地位超然,上到皇宮貴族,下到黎明百姓都愛喝黃酒。當時黃酒產(chǎn)地廣品種多,分為南北兩派。北有山西、山東兩地盛產(chǎn)黃酒,南方有江浙為核心出產(chǎn)的黃酒。
清中期之后,由于工藝革新,以江浙為核心的南方黃酒,逐漸成為“黃酒”的代名詞,產(chǎn)出了花雕、太雕、女兒紅、狀元紅等盛極一時的名酒,紹興黃酒入全盛時代。
與南方黃酒相反,符合眾人口味的北方燒酒逐漸興起,但北方黃酒又較為因循守舊,工藝以及酒的口感跟不少時代的變革,于是北方黃酒逐漸落寞,被燒酒、二鍋頭等取代。
到了清朝末期,由于社會財富逐漸縮減、戰(zhàn)爭、糧食緊缺等原因,北方黃酒逐漸“萎縮”,每年僅有少量產(chǎn)出,便宜的燒酒大行其道,而紹興黃酒雖有影響,但也相當流行,魯迅、豐子愷、蔣介石等著名文人武將也鐘愛黃酒,甚至為了哪里釀的黃酒好喝而爭論過。
但到了當代,在近萬億容量的中國酒水行業(yè),黃酒的占比不到3%,而生于江南、盛于江南,連文人騷客都盛贊的紹興黃酒,不僅難走出蘇、浙、滬,據(jù)相關資料顯示,古越龍山、會稽山、金楓酒業(yè)等幾家黃酒上市企業(yè),近兩年的業(yè)績還出現(xiàn)整體性虧損。
除去歷史原因,從吃喝的角度來說,黃酒味道重、易上頭才是當下年輕人,不愛喝黃酒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目前市面上的黃酒品類繁雜,有的偏像米酒,甘甜易入口但酒味重,重到甚至可以做調料掩蓋菜色原本的味道,如甜型的香雪,以及善釀;有的像白酒,稍有刺激感但味道并不重,加飯稍微重點。
此外大多數(shù)黃酒的度數(shù)比較低,在14~20度左右,但它的后勁比較足,很多人喝完黃酒就醉倒,尤其是第一次喝黃酒的朋友。
對于愛喝白酒、威士忌等烈酒的朋友來說,它太溫和,對于愛喝清酒、RIO的朋友來說,它味道又提不起興趣,因此,黃酒受眾便越來越小。那是不是說明黃酒不會有“春天”?
不一定,其實黃酒在國咱們國內(nèi)受眾小,但日本卻“混”得有模有樣。日本駐華大使館領事部長岡田勝、以及日本居酒屋相關新聞報道就曾提到過,中國黃酒在日本廣受歡迎,在日本很多居酒屋、超市、中餐館都能買到黃酒。
這就好玩了,中國年輕人愛喝日本清酒,日本人卻喜歡喝黃酒。你呢,你愛喝清酒還是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