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喝什么白酒,夜里十二點后練功是不是傷腎陽

本文目錄一覽

1,夜里十二點后練功是不是傷腎陽

不會
兄弟,怎么退出那個群了,網(wǎng)上許多東西良莠不齊,盡信書,不如無書。半夜起來練功,別功沒練成,身體搞垮了。 道法自然啊,該睡覺就睡覺,起碼不能耽誤白天的工作吧。
是的,如果晚飯喝了酒練更傷,因為不論你喝不喝,超過22點鍛煉日子長了都會傷(肝主)筋動(腎主)骨,這個時間鍛煉還會造成睡眠不好,鍛煉的最佳時間是15點到20點之間。
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根本沒這個說法 你會有這樣的想法是不是 武俠小說看多了 不管什么時候 只要你是在運動 而且在不過量的前提下 都是強身健體的

夜里十二點后練功是不是傷腎陽

2,誅仙3修武煉器要什么符

普通裝備和戰(zhàn)場裝備,用煉器符,真仙散仙裝備,用補天符,神魔裝備,用龍魂符。這三種符都可以打到,煉器普通怪爆,補天精英怪或BOSS或地宮爆,龍魂符幻世怪掉,BOSS也掉。

誅仙3修武煉器要什么符

3,竹林七賢圖中七賢的位置如 誰誰誰在哪誰誰誰在哪

竹林七賢圖版本很多,請指名是哪一幅。一般來講,彈琴的是嵇康,表情痛苦的是阮籍(但不一定每幅都畫成痛苦狀),喝酒的是劉伶(也有一點可能是阮籍,但一般是劉伶喝酒,我想說不定也有兩人一起喝的),最老的是山濤,最年輕的是王戎(但不太好看出誰最老、誰最小),彈阮的是阮咸,向秀可能是在寫字。P.S.你說的會不會是孫位的《高逸圖》?孫位的《高逸圖》中阮籍拿了一個像是扇子的東西(我一直沒搞明白那到底是什么),嵇康仰著頭在彈琴,山濤坐著看著前面,向秀拿著毛筆在一張不大的紙上寫字,阮咸在彈阮,劉伶略向后外著頭,看著旁邊一個給他端酒的小童,王戎拿了一個長長的東西(我也不清楚應該叫什么)。但對于畫中每個人是誰,讓有爭論,我說的只是一種一般的說法。
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tǒng)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七賢或策筇過橋,或徜徉漫步,或頌讀于亭閣,或觀景于巖端,

竹林七賢圖中七賢的位置如 誰誰誰在哪誰誰誰在哪

4,棄經(jīng)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嵩放達聞名的七位名士被人稱為什么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劉伶自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講述劉伶經(jīng)常隨身帶著一個酒壺,乘著鹿車,一邊走,一邊飲酒,一人帶著掘挖工具緊隨車后,什么時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飲酒更是不顧廉恥,他每次與宗人共飲,總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圍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豬群來飲酒,不但不趕,阮咸還湊上去豬一齊飲酒。劉伶曾寫下<>一首,大意是: 自己行無蹤,居無室,幕天席地,縱意所如,不管是停下來還是行走,隨時都提著酒杯飲酒,惟酒是務,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說,自己一點都不在意。別人越要評說,自己反而更加要飲酒,喝醇了就睡,酲過來也是恍恍惚惚的,于無聲處,就是一個驚雷打下來,也聽不見,面對泰山視而不見,不知天氣冷熱,也不知世間利欲感情。劉伶的這首詩,充分反映了晉代時期文人的心態(tài),即由于社會動蕩不安,長期處于分裂狀態(tài),統(tǒng)治者對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澆愁,或以酒避禍,以酒后狂言發(fā)泄對時政的不滿。另據(jù)史料記載,魏文帝司馬昭欲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馬昭沒有機會開口,逐作罷。這些事在當時頗具有代表性,對后世影響也非常大
中國三國魏7位名士的合稱,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態(tài)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們大都“棄經(jīng)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劉伶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tài)度,嵇康因此被殺。山濤、王戎等則是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成為司馬氏政權的心腹。在文章創(chuàng)作上,以阮籍、嵇康為代表。阮籍的《詠懷》詩82首,多以比興、寄托、象征等手法,隱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罪惡,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悶情緒。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老莊崇尚自然的論點 ,說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自己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頗負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傳》,劉伶的《酒德頌》,向秀的《思舊賦》等,也是可讀的作品?!端鍟そ?jīng)籍志》著錄山濤有集5卷,已佚。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竹林七賢

5,小村我短文閱讀答案

1、“我”回故鄉(xiāng)的所見所聞以及“我”為愚生爺爺熬湯的故事。 2、兩年前的小村是一番純凈,充滿人情味的和諧而美麗景象;兩年后是骯臟,人與人之間冷漠無情的蕭條景象。 3、如開頭“房子還是那些房子,路還是那條路,唯一的變化就是走到哪兒都是賭場,煙霧繚繞,吵吵嚷嚷,透過煙霧,男女老少面色麻木,布滿血絲的眼卻閃出銀幣似的光芒……”寫出了兩年后故鄉(xiāng)“骯臟”、“冷漠”的景象,暗示了愚生爺爺?shù)谋瘧K遭遇,同時也體現(xiàn)出“我”內(nèi)心的悲涼。另外如“荒院里長著高高的雜草,彌漫著一種清淡的霉味。這時,一只燕子唧唧叫著飛了進來,落在屋檐下的一個新燕窩上,并不斷發(fā)出清脆的啁啾聲。”寫出了愚生爺爺?shù)纳瞽h(huán)境,同時也暗示了愚生爺爺命運悲哀的必然。 4、同意。在他們眼里,我確實很糊涂,但事實上“我”是一個清醒、有覺悟、懂真情的知識青年。 5、作者以路作比,表達了“我”對家鄉(xiāng)未來美好景象的希望與向往,對改變家鄉(xiāng)(小村)愚昧無知、冷漠無情的落后面貌充滿了堅定的信念。是不是這些?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村·我》小村·我雷 凱 我起床的時候,白霧還罩著整個兒村子,村子還在輕輕打著呼嚕。 霧還沒有散盡,我已在村后的小河邊坐定,祈禱著魚兒咬鉤。今天我要送魚湯給愚生爺爺。前天的事一直在我腦子里盤踞著,不能碰,一碰就針刺一樣痛。 我有兩年沒回老家了,房子還是那些房子,路還是那條路,唯一的變化就是走到哪兒都是賭場,煙霧繚繞,吵吵嚷嚷,透過煙霧,男女老少面色麻木,布滿血絲的眼卻閃出銀幣似的光芒……在村前的石階上,坐著修武爺爺。我向他問好,他那抽搐的嘴歪扯了許久,才從喉嚨里扯出個沙啞的響聲來…… 聽說村里的老單身愚生爺爺快要死了,村醫(yī)斷言就在最近幾天,是肝腹水晚期,肚子已腫得像個大西瓜。傳言這病傳染,村人都遠遠避著他。聽說他有一次去過天明家的廁所,天明家三天都不敢進去屙尿。村里面連他的兩個親侄子也懶得瞧他一眼,好像瞧他一眼,病菌就會沿著目光爬過來似的。 我大概知道肝腹水只不過是肝硬化后期,硬化是不傳染的。我本來打算去看他,可拖了兩天,這種沖動漸漸冷了下來。 …… 昨天下午,我提著一袋雪梨站在他的院門前,卻久久沒有勇氣去敲那有點破爛的門,心跳得特快。梨忽而變得很沉,忽而又變得很輕。 敲過門后過了很久,門才吱地打開,露出愚生爺爺那張蒼老的臉。他枯干的嘴上浮現(xiàn)出一種特別溫柔的笑。我從未見過那么憂郁的眼睛。 荒院里長著高高的雜草,彌漫著一種清淡的霉味。這時,一只燕子唧唧叫著飛了進來,落在屋檐下的一個新燕窩上,并不斷發(fā)出清脆的啁啾聲。我陪愚生爺爺在院里的木墩上坐下,他只能說是半靠在一個高木樁上,肚子已經(jīng)使得他坐不下去了。 我跟他談起魚,過去他很愛捉魚。一談到魚,他目光呆滯的眼睛就閃出異樣的神采。 “我小時侯第一個魚鉤還是你送的呢。” “那天把你樂壞了,當天就在塘邊坐了半天,釣了十多條小鯽瓜子,讓你媽給你熬了湯……” 我已在河邊的鵝卵石灘上坐了很久,可浮子仍漂在水中不動。愚生爺爺說那句“現(xiàn)在連一碗魚湯也撈不著啦”的聲音還在我心里盤旋。 河兩岸長著一米多高的灌木,使河心顯得有一點陰暗。我不安地挪動著屁股,一會兒看看陰灰的天,一會兒瞧瞧浮子。 隔著樹叢,聽到路上有說話聲?!澳阏f宇飛那孩子蠢不蠢,昨天下午跑到愚生佬家去了!虧他還是個大學生,就不怕蹭一身病?”是友權伯! 又聽見小六叔笑了笑:“愚生佬怎么還不死,死了我就不怕了,還可搞幾頓飽酒喝……” 他們的聲音漸漸變得稀淡了。浮子還在水上傻待著,我重新?lián)Q上誘餌。 沒過多久,浮子忽然微微顫了幾下,接著輕輕往河心拖。我猛提起釣竿,拉出條半斤重的鯉魚。 回村路上,我隨手拔了幾棵蔥和野蒜,聽著魚在簍子里亂跳的聲音,我想像著這碗魚湯的味道。 我說到這里,你應該猜到愚生爺爺沒有喝到這碗湯。 我回到村子里時,他被往村外抬,他的門上掛上了一把猙獰大鎖

6,有焦作的民俗資料么

懷川大地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名山秀水陶冶了世代英才豪杰,焦作地下文明積淀層層疊疊,地上文化布落洋洋灑灑。焦作山水是人文化的山水,焦作人文是山水化的人文,山人一體,不可分割?! ∵@里是人類始祖的發(fā)源地,有盤古開天地、華夏祖先伏羲女媧成婚、女媧補天、軒轅黃帝祈天破蚩尤、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原始社會末期,位于黃河流域中游的懷川文明就吸引著四方百族,成為華夏民族發(fā)祥地的中心地帶?! ∵@里是商湯革命的起始地;是武王伐紂的前沿根據(jù)地;是后漢光武中興的大本營;是“正始玄風”的策源地和以八封為靈魂的太極文化的產(chǎn)生地;是水利文化、度假村文化之根所在;是中國46姓和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之根脈地?! ∩褶r(nóng)祭天處、嘗百草處、藥王孫思邈活動遺跡等,顯示著古代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的起源。出土眾多的陶瓷文物及當陽峪陶瓷遺址,顯示著懷川是發(fā)達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首次頒發(fā)的《夏小正》是中國的歷法之根,發(fā)源于陳家溝的太極拳、月山寺的八級拳和凈影寺的猿拳,證明懷川是中華武術之根,這里還是道教中心和佛教圣地?! ∵@里是諸多大師泰斗的故里。孔子、李白、白居易、韓愈等各類數(shù)不清的歷史名人曾在此或游歷、或隱逸、或葬歸于此。魏晉時的“竹林七賢”曾在修武百家?guī)r隱居游覽,影響頗大?! 〗棺鞯靥廃S河中下游北畔,農(nóng)業(yè)開發(fā)歷史悠久,具有精耕細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早在七八千年前,這里就有人種植粟等糧食作物。從焦作地區(qū)發(fā)掘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除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石鏟、石斧、石鐮、蚌刀等生產(chǎn)工具外,還有水井、房屋等原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跡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shù)氐霓r(nóng)業(yè)已十分發(fā)達。焦作古代的手工業(yè)也十分發(fā)達。以采礦、冶煉、制陶、編織和工藝美術為主。戰(zhàn)國時期已有了煤炭開采業(yè),至明清時期具有了相當?shù)拈_采規(guī)模,延續(xù)至今,使焦作有“煤城”之稱。從考古發(fā)掘的文物看,春秋時期這里已開始青銅器制作,東漢時山陽已成為全國較大的冶煉基地之一,宋代出現(xiàn)了以制作兵器、農(nóng)具為主的作坊群。  據(jù)史志記載,全市有60座歷史古城,其中城區(qū)有6座;祠廟335所,其中城區(qū)70多所,現(xiàn)在統(tǒng)計,全市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點833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44處,縣級492處,城區(qū)內(nèi)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點214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6處,市級81處。道清鐵路、澤煤盛礦井、福公司辦公房和錢莊等體現(xiàn)著近代煤城的歷史;焦作工學院是河南省最早的高等院校。傳統(tǒng)的歷史文化在當今焦作仍熠熠閃光,得到了繼承和發(fā)展?! ↑S帝時期,是一個中華民族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時代,農(nóng)耕、住宅、漁獵、制衣、蓄水、制作陶器等百業(yè)興起?;实鄢缟小翱茖W”,對于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人,就封官加賞,指派他專門負責某一個行業(yè)的事務,發(fā)揮其專長?! 〗棺饕粠椤皩帯钡姆獾?。寧是一個人名,是焦作一帶的部落首領。這一帶土地,也因此部落首領的名稱,被稱為“寧邑”。至今修武簡稱為寧,云臺山名為“寧北山”,就是因為有著這么一個文化淵源?! ↑S帝的名字,出自對黃色的土地的開發(fā),對農(nóng)業(yè)的開發(fā)。同一個時期,寧這個人為什么被以寧命名?是與家庭血緣文化有關,與生育文化有關。是寧這個人結束了無家族、家庭的人類社會狀態(tài),開始以血緣關系組成家庭居住方式,以生育親養(yǎng)關系區(qū)別、延續(xù)、壯大后代。創(chuàng)立了以家庭作為社會細胞的社會組織方式?! 〗棺饕粠?,故稱懷川,又叫河內(nèi)。黃帝部落活動于河南、河東,開始了農(nóng)業(yè)文明的時候,三河之中的河內(nèi)寧部落,開始了家族文明。河內(nèi),山環(huán)水抱之間,河流縱橫,湖澤相連,水豐土咸,林草深密。多水之鄉(xiāng)的寧人,崇尚火;家族文化的肇始,需要火。泥土中固定保留火種的地方,泥土燒出陶質(zhì),給了寧人制作淘氣的靈感?! 幍氐耐临|(zhì)適合制作陶器,這有后世當陽峪制作絞胎瓷、絞胎陶為證,有宋代焦作遍地陶窯、瓷窯為證。寧首制陶器,擅長制作陶器,黃帝封其為“陶臣”,人們尊稱其為“子”。這個“子”,是孔子的“子”,是先生的意義,是有所授受的意義,后世祀奉其為陶神?! 幨字铺掌鳎窍铝艘环し虻?。泥土被固定的火種燒出陶質(zhì),是要經(jīng)歷日積月累,出自天然。人工燒出、發(fā)明出陶器來,需要大作為。寧起初怎么也燒不成器。后世人們形容一個人成器不成器,便出自這里。寧燒陶器燒出哲學來了。后世儒家、道家的道器學說與爭論,淵源于上古寧的思考。哲學往往一句話也不說,寧蹲下身子燒起火來,寧突然跳入火中,直到火中出現(xiàn)了五彩火焰,寧隨著五彩火焰向高度上升,直到寧的陶窯中燒出“神器”?! ∥幕苡幸馕叮皩帯蓖ā皵Q”,把什么東西擰成什么樣子,多少個世紀后,當陽峪絞胎瓷“絞胎”的意思,依然是把制陶、制瓷的胎擰出花紋,依然離不開寧封子的寧文化淵源。自古焦作人要成就大事,也總憑了焦作人天性中具有的那股擰勁。
焦作市民風民俗農(nóng)歷二月初二,是“龍?zhí)ь^節(jié)”或“青龍節(jié)”。這天,河南農(nóng)村的婦女一般都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怕動了刀剪傷龍體。在這個節(jié)日里,人們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餃子,煎煎餅,炒黃豆,煎臘肉,蒸棗饃,改善生活成為節(jié)日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二月二這一天攤煎餅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間認為,這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煎餅是龍王的胎衣。吃煎餅,是為龍王嚼災,扔煎餅,是為了掩埋龍王的胎衣。 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乞巧節(jié)”,河南新鄉(xiāng)一帶的乞巧風俗是在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初六晚上,當?shù)匚闯黾薜墓媚锲呷藴惓梢唤M(以應“七夕”之數(shù)),每人兌面兌物,為織女準備供品。有的要買葡萄、石榴、西瓜、棗、桃等七樣瓜果,烙七張油烙饃或糖烙饃,包七碗小餃子,做七碗面條湯。除此之外,還要單獨包七個大餃子,餃子餡由七樣蔬菜做成,內(nèi)包用面做成的七樣東西,像針、織布梭、彈花槌、紡花錠、剪刀、蒜瓣或算盤子等。這七樣東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擺在瓜棚下或清靜的地方,焚香點紙,跪在月下向織女祈禱,念完禱語后,七個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餃子。然后把七張油餅和七個大餃子放在竹藍內(nèi),掛在椿樹上。這天晚上,七個姑娘一齊守夜,看守竹藍子。這種舉動稱為“守巧”,目的是防止愛開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餃子)偷去。 七月七日清晨,天剛剛蒙蒙亮,七個姑娘閉著眼睛,在竹藍內(nèi)各摸一個大餃子。誰摸出的餃子內(nèi)包有針、剪刀等東西,誰就是未來的巧手。 在豫北沁陽、孟縣等地,現(xiàn)在還流傳有“七夕”對歌的習俗。每到“七夕”這天,當?shù)氐纳倥畟儼创遄樱虬脆l(xiāng)、縣組成小組,每組七人,也可為九人、十一人,以單為巧數(shù)。民間講究對歌人的數(shù)量,俗語有“當單不當對,當對拙一輩”。人們把對歌小組分成單數(shù),都是為了能夠獲“巧”,希望本村的對歌組能夠取勝。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jié),民間俗稱為:“鬼節(jié)”。中原農(nóng)家也稱這天為“牲口節(jié)”,此日有許多敬奉耕牛的活動。 在豫北林縣等地,七月十五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饃,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慶賀槽頭興旺。凡有大牲口的農(nóng)家,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饃送給大牲口吃,也有給牲口喂豆等精飼料的,以顯示牲口節(jié)與平時不同。晚上,他們還要做一鍋米湯給牲口喝。有民謠說:“打一千,罵一萬,七月十五喝頓小米飯。”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jié)”。河南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xiāng)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zhèn)居民忙于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nóng)村,祭灶的準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漸漸拉開了帷幕。 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于大人之后。據(jù)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 焚燒香表后,屋內(nèi)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里念念有詞。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后天執(zhí)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jīng)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祭灶儀式結束后,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shù)淖彀汀髡f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jiān)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lián)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 非常興隆。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jié)看作僅次于中秋的團圓節(jié)。凡在外地工作、經(jīng)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7,竹林七賢是誰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麄兂<谏疥?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tài)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并成為其政權的心腹。在文章創(chuàng)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透過比興、寄托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chuàng)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怠 ★担?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至(今安徽宿縣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崇尚老莊,講求養(yǎng)生服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魏氏春秋》:“(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彼呐笥焉綕ň拊矗?,后來投靠司馬氏 當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集團,遭鐘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翟谡嗡枷肷稀巴泻美锨f”,排斥“六經(jīng)”,強調(diào)名教與自然的對立,主張決破禮法束縛。他的哲學思想基礎是唯物主義自然觀,堅持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他認為“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明膽論》),肯定萬物都是稟受元氣而產(chǎn)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嵇康自幼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杜c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論》等為其代表作。詩長于四言,風度清峻;《幽憤詩》、《贈秀才入軍》較有名。所撰《聲無哀樂論》,認為同一音樂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斷言音樂本身無哀樂可言,而其目的則在于否定當時統(tǒng)治者推行的禮樂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賦》,對琴的奏法和表現(xiàn)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述。  阮籍  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zhàn)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時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斗,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托病辭官歸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于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后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采取容忍態(tài)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終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賦 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余首。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阮籍著作,《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xiàn)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黃節(jié)的《阮步兵詠懷詩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 ∩綕 ∩綕侵窳制哔t中最年長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風神氣度。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對他的評論是:"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說,他給人一種質(zhì)素深廣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時名士之一種風度。雖然山濤與嵇康、阮籍情意甚篤,但是志趣其實并不相同,這從他舉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與之絕交一事,即可說明。他走的是另一條入仕的道路?! ∩綕且粋€很有見識的人,他謹慎小心地接近權力。在曹氏與司馬氏權力爭奪的關鍵時刻,山濤看出事變在即,"遂隱身不交世務"。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將敗,故隱退避嫌。但當大局已定,司馬氏掌權的局面已經(jīng)形成時,他便出來。山濤與司馬氏是很近的姻親,靠著這層關系,他去見司馬師。司馬師知道他的用意與抱負,便對他說:"呂望欲仕邪?"于是,"命司隸舉秀才,除郎中,轉(zhuǎn)驃騎將軍王昶從事郎中。久之,拜趙相,遷尚書吏部郎。"開始做的當然都是小官,到了任尚書吏部郎的時候,山濤的仕途便一帆風順了。  嵇康曾有《與山巨源絕交書》一文,后人因此對山濤頗多鄙夷。雖然山濤并不像嵇康那樣是非分明,剛直峻急,但也只是行不違俗而已。譬如他也飲酒,但有一定限度,至八斗而止,與其他人的狂飲至于大醉不同。山濤生活儉約,為時論所崇仰。他在嵇康被殺后二十年,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他告訴嵇紹說:"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可見他二十年未忘舊友?! ≈劣谒犊克抉R氏,似也無可非議。因為士人求知的目的是"經(jīng)世致用",他們想必也有所謂的"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問題。但他們擁有的純知識的地盤卻是如此之少,除了天文、歷法以外,其他的科學技術幾乎都是"醫(yī)卜星相"、"百工"的賤業(yè)。法律、經(jīng)濟和管理也大多是吏胥的專利,琴棋書畫之類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是業(yè)余愛好,他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讀書與做官了。在皇權壟斷一切的社會,僅有一技之長以至雞鳴狗盜者自不必言,就是有經(jīng)緯天下之術的蓋世英才,舍"貨與帝王家"之外也少有一展身手的?! ∠蛐恪 ∥簳x間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字子期。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詳。少穎慧。與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隱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他不得不應征到洛陽。后任散騎侍郎,又轉(zhuǎn)黃門散騎常侍。向秀好老莊之學。當時《莊子》一書雖頗流傳,但舊注“莫能究其旨統(tǒng)”,向秀作《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甚大,對玄學的盛行起了推動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樂》。稍后,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上補完《秋水》、《至樂》注釋,又加發(fā)揮,成為今日所見的《莊子注》?! ⒘妗 ∽植畟悾鎳?今安徽宿縣)人?!钢窳制哔t」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tǒng)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yōu)楹稳胛已澲校俊顾@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賢”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時人并稱為“大小阮”。他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山濤認為他“貞索寡欲,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 必絕于時”(見《晉書》本傳), 但晉武帝認為他耽酒浮虛而不為所用?! ∷c阮籍一樣放達任誕, 狂浪不羈。他曾與姑母家鮮卑婢女私下要好,母親死時,按禮姑姑要還家,但阮咸要求把婢女留下,這在當時是不為禮教所容的。后來婢女走了,阮咸借驢騎上追趕,終于把婢女追回來了,并生了一個兒子叫阮孚,為世所譏。他不隨便交朋友,只和親友知交弦歌酣飲。有一次,他的親友在一起喝酒,他也來參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當時有一大群豬走來飲酒,阮咸就和豬一起喝酒。他一面飲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樂乎。于是“與豕同飲”就傳為笑話。  阮咸妙解音律,善彈琵琶,為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有一種古代琵琶即以“阮咸”為名。他曾與荀勖討論音律,荀勖自認為遠不及阮咸,便極為嫉恨。阮咸也因此被貶為始平太守。阮咸還有著作《律議》傳世,見《世說新語·術解》注。  王戎  王戎(234—305),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顾恰钙哔t」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莸蹠r,官至司徒。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鉆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和阮咸
中國三國魏7位名士的合稱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和阮咸

8,竹林七賢是哪個朝代的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他們常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tài)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并成為其政權的心腹。在文章創(chuàng)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透過比興、寄托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chuàng)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   嵇康(2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至(今安徽宿縣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崇尚老莊,講求養(yǎng)生服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段菏洗呵铩罚骸埃担┡c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彼呐笥焉綕ň拊矗?,后來投靠司馬氏 當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集團,遭鐘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莊”,排斥“六經(jīng)”,強調(diào)名教與自然的對立,主張決破禮法束縛。他的哲學思想基礎是唯物主義自然觀,堅持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他認為“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明膽論》),肯定萬物都是稟受元氣而產(chǎn)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嵇康自幼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杜c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論》等為其代表作。詩長于四言,風度清峻;《幽憤詩》、《贈秀才入軍》較有名。所撰《聲無哀樂論》,認為同一音樂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斷言音樂本身無哀樂可言,而其目的則在于否定當時統(tǒng)治者推行的禮樂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賦》,對琴的奏法和表現(xiàn)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述。 阮籍   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zhàn)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時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斗,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托病辭官歸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于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后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采取容忍態(tài)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終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賦 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余首。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阮籍著作,《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xiàn)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黃節(jié)的《阮步兵詠懷詩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 ? 山濤   山濤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風神氣度。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對他的評論是:"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說,他給人一種質(zhì)素深廣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時名士之一種風度。雖然山濤與嵇康、阮籍情意甚篤,但是志趣其實并不相同,這從他舉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與之絕交一事,即可說明。他走的是另一條入仕的道路。   山濤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他謹慎小心地接近權力。在曹氏與司馬氏權力爭奪的關鍵時刻,山濤看出事變在即,"遂隱身不交世務"。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將敗,故隱退避嫌。但當大局已定,司馬氏掌權的局面已經(jīng)形成時,他便出來。山濤與司馬氏是很近的姻親,靠著這層關系,他去見司馬師。司馬師知道他的用意與抱負,便對他說:"呂望欲仕邪?"于是,"命司隸舉秀才,除郎中,轉(zhuǎn)驃騎將軍王昶從事郎中。久之,拜趙相,遷尚書吏部郎。"開始做的當然都是小官,到了任尚書吏部郎的時候,山濤的仕途便一帆風順了。   嵇康曾有《與山巨源絕交書》一文,后人因此對山濤頗多鄙夷。雖然山濤并不像嵇康那樣是非分明,剛直峻急,但也只是行不違俗而已。譬如他也飲酒,但有一定限度,至八斗而止,與其他人的狂飲至于大醉不同。山濤生活儉約,為時論所崇仰。他在嵇康被殺后二十年,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他告訴嵇紹說:"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可見他二十年未忘舊友。   至于他投靠司馬氏,似也無可非議。因為士人求知的目的是"經(jīng)世致用",他們想必也有所謂的"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問題。但他們擁有的純知識的地盤卻是如此之少,除了天文、歷法以外,其他的科學技術幾乎都是"醫(yī)卜星相"、"百工"的賤業(yè)。法律、經(jīng)濟和管理也大多是吏胥的專利,琴棋書畫之類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是業(yè)余愛好,他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讀書與做官了。在皇權壟斷一切的社會,僅有一技之長以至雞鳴狗盜者自不必言,就是有經(jīng)緯天下之術的蓋世英才,舍"貨與帝王家"之外也少有一展身手的。 向秀   魏晉間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字子期。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詳。少穎慧。與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隱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他不得不應征到洛陽。后任散騎侍郎,又轉(zhuǎn)黃門散騎常侍。向秀好老莊之學。當時《莊子》一書雖頗流傳,但舊注“莫能究其旨統(tǒng)”,向秀作《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甚大,對玄學的盛行起了推動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樂》。稍后,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上補完《秋水》、《至樂》注釋,又加發(fā)揮,成為今日所見的《莊子注》。 劉伶   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钢窳制哔t」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tǒng)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yōu)楹稳胛已澲??」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阮 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賢”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時人并稱為“大小阮”。他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山濤認為他“貞索寡欲,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 必絕于時”(見《晉書》本傳), 但晉武帝認為他耽酒浮虛而不為所用。   他與阮籍一樣放達任誕, 狂浪不羈。他曾與姑母家鮮卑婢女私下要好,母親死時,按禮姑姑要還家,但阮咸要求把婢女留下,這在當時是不為禮教所容的。后來婢女走了,阮咸借驢騎上追趕,終于把婢女追回來了,并生了一個兒子叫阮孚,為世所譏。他不隨便交朋友,只和親友知交弦歌酣飲。有一次,他的親友在一起喝酒,他也來參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當時有一大群豬走來飲酒,阮咸就和豬一起喝酒。他一面飲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樂乎。于是“與豕同飲”就傳為笑話。   阮咸妙解音律,善彈琵琶,為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有一種古代琵琶即以“阮咸”為名。他曾與荀勖討論音律,荀勖自認為遠不及阮咸,便極為嫉恨。阮咸也因此被貶為始平太守。阮咸還有著作《律議》傳世,見《世說新語·術解》注。 王戎 王戎(234—305),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他是「七賢」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莸蹠r,官至司徒。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鉆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他們常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tài)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并成為其政權的心腹。在文章創(chuàng)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透過比興、寄托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chuàng)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