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不可以從事酒業(yè),居士為什么不能喝酒

本文目錄一覽

1,居士為什么不能喝酒

關(guān)鍵是您的心里面仍有喝酒吃肉意識。這個是隨緣的,有的信佛的居士從皈依到往生永不喝酒吃肉。因為他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了。您可以少喝,慢慢的隨緣慢慢的想清楚這個事情,您有很厚的善根,要不你也不會問這個問題。斷絕吃肉我的做法是參加放生,您會有不可思議的感應(yīng)。至于喝酒你可以想想,喝酒后會做出很多的罪業(yè),我指的罪業(yè)是喝酒以后您的妄念!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居士為什么不能喝酒

2,當了居士以后是不是就不能喝酒吃肉了是嗎但是家里有老人讓你喝酒怎么辦

您好妙音居士!阿彌陀佛。實際上您問的這個問題和家里有沒有老人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您只不過想找一個借口喝酒吃肉罷了,關(guān)鍵是您的心里面仍有喝酒吃肉意識。這個是隨緣的,有的信佛的居士從皈依到往生永不喝酒吃肉。因為他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了。您可以少喝,慢慢的隨緣慢慢的想清楚這個事情,您有很厚的善根,要不你也不會問這個問題。斷絕吃肉我的做法是參加放生,您會有不可思議的感應(yīng)。至于喝酒你可以想想,喝酒后會做出很多的罪業(yè),我指的罪業(yè)是喝酒以后您的妄念!

當了居士以后是不是就不能喝酒吃肉了是嗎但是家里有老人讓你喝酒怎么辦

3,在家居士不能喝酒

這要看你做居士最終目的是什么了。如果僅僅是頂個居士的頭銜而不求佛法道法,你喝不喝酒都是可以的了。如果你做居士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求佛法而一世頓超三界,則不但是酒飲料不要碰,所有一切可能令你上癮的一切,你都不能碰!因為一個人的生命非常非常短暫,而佛法對多數(shù)人來說又是不太好悟入的,真的沒有多余的時間做其它事情呢。所以“酒”戒,是包括了一切可以令你上癮而偏離佛法正途的行為,包括毒品、賭博、網(wǎng)游等等。那要看你受持 不飲酒戒沒有,沒有呢不犯戒,只是不太好,酒蒙蔽智慧。受了此戒的話就要拿出勇氣來承擔,不要沒有原則,否則別人知道了還會看不起佛教,有很多方便可以推辭的嘛,比如說點方便妄語,我過敏呀,胃比較嚴重呀,肝不好等等醫(yī)生說不允許,或者直接說再父母面前發(fā)過愿的呀。實在犯了就懺悔吧,懺悔得清凈,懺悔得安樂。若未受五戒之前,因有特殊情況少喝一點酒是可以的,但既已信佛,應(yīng)該不斷升華,應(yīng)漸漸控制,漸漸斷除,而不是因為沒受戒就可以放縱,這樣信佛的意義就不大了。我們之所以難以放棄或斷除飲酒,除了強烈的習氣,也是對酒的危害并不完全了解,或?qū)Ψ鹬v的戒酒的道理不甚明了。 佛在很多經(jīng)典里都強調(diào)不應(yīng)飲酒及害處,既是佛子,雖未受戒,也應(yīng)該多知道一些。俱舍論十四:“契經(jīng)說:諸有?芻稱我為師不應(yīng)飲酒,乃至極少如一茅端所沾酒量亦不應(yīng)飲。”

在家居士不能喝酒

4,受了戒的居士可以在某些特別的應(yīng)酬中喝一點啤酒嗎

持戒有開遮持犯,是或活潑潑的。具體來說,這個得問自己存心,真正是為利益眾生而喝的(不想令眾生覺得佛弟子不近人情,這樣做,真能幫助眾生得真實利益,入佛門),可以,是開戒。如果是自己有一念不凈,還想嘗酒味,是自己想喝的,就是犯戒。喝了,不犯大大小小任何威儀,沒問題,喝了,醉了,禮數(shù)上面有任何不當之處,是犯戒。沙彌律要節(jié)錄 (第二集) 1994/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11-03-02【三、戒是禁戒,律即法律。防非止惡曰戒,處斷輕重、開遮持犯曰律。】『戒是禁戒,律即法律』,這是解釋戒律兩個字的定義?!悍婪侵箰涸唤?,處斷輕重、開遮持犯曰律』,這是把戒律兩個字講得很清楚?!附洹沟木衽c目的是防范我們造罪業(yè),所以說「防非止惡」,「非」就是錯誤、過失,「惡」就是惡念、惡言、惡的行為,凡是傷害眾生、傷害自己的都叫惡。於自己、於一切眾生沒有利益的這些言行,都是錯誤的。所以,佛菩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利益眾生。於眾生沒有利益的,佛菩薩不會想,也不會說,也不會做,凡是身口意統(tǒng)統(tǒng)是利益一切眾生。利益,不僅是眼前的利益。佛常說,這一生得利益,來生不得利益,這個利益是假的,不是真實的。所以佛法,眼光看得很遠、看得很深,因為這一生當中時間非常短暫,得利真的是蠅頭小利。來生時間長,關(guān)系很深,來生能得利益,后生能得利益,這一生不得利益,這都算是真實的利益。這一生跟來生、后生都得利益,這個利益是非常圓滿。這是我們必須要了解、要明白的,然后對於佛的「禁戒」(禁是禁止,哪些不可以做),我們就很歡喜去接受,很樂意去遵守。這是戒的意思?!嘎伞故欠?,像現(xiàn)在法律的判刑,依照你的罪業(yè)輕重來宣判,這就屬於律。律,可以說是自然的定律。世間的法律由這些法官來執(zhí)行。六道里面的法律,誰去執(zhí)行?誰判你來生再作人、來生再生天,或者來生到三惡道?誰去判你?沒有人審判,而是一種自然的牽隨。譬如,我們世間心術(shù)不正的人,天天就做惡夢,這個惡夢是誰判他去做的?這自然的。心地很善良的人,天天就做好夢。由此可知,果報是自然的,這是自然的定律、自然的法律,決定不能夠違背。世間法律因為有人執(zhí)行,還可以投機取巧,想方法來逃避法律的漏洞。這個自然的,沒有辦法,沒有法子逃避的。這些都要知道。佛的禁戒,實際上不僅僅是佛為我們制定的。世出世間所有這些律法都有「開遮持犯」,開遮持犯不僅是對佛教戒律說的;這個世間任何法律規(guī)章都是活的,都不是完全死的。我們中國人的法律,不像佛法講得這麼清楚明白、這麼嚴格,但是中國人常說「情、理、法」,他三個都顧到。雖然是法律,法律里面也有人情,也有道理,於是這個法律的量刑輕重差別就很大。合情、合理、合法,就像我們佛門里面的開遮持犯一樣。戒律有「開緣」。緣,用現(xiàn)在話來講就是條件,它符合某些條件的話,這個戒才可以開。開戒不是犯戒;應(yīng)當開的時候要開,不開那就是犯戒了?!刚凇咕褪侵?、禁止,決定禁止。應(yīng)當止的時候你就要止,換句話說,你決定不能開,開的時候你就犯戒了。明白開遮,那是要智慧,沒有智慧就死在戒條之下,那就苦了,那個不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如果講持戒得善報,這不是佛法的目的。持戒決定是得善報的,這是一定的道理,那是世間法。持戒而得定,這就是出世間法?!敢蚪涞枚?,因定開慧」,唯有慧才能夠破無明、才能夠斷煩惱?!付ā故欠鼰?。人有定功,煩惱伏住了,不起作用,但是煩惱的根在;慧開了之后,根就沒有了,那個根就起變化的作用,變煩惱成菩提。煩惱跟菩提是一樁事情。有了智慧,煩惱就變菩提;沒有智慧,菩提就變成煩惱。所以慧沒有開,定可以伏煩惱,不能夠斷煩惱。伏煩惱的作用就很大了,像天道,佛經(jīng)上給我們講的四禪天、四空天,人能夠生到四禪天、四空天,憑什麼?伏煩惱的功夫。定功愈強,伏煩惱的力量愈大,他生的天就愈高。所以到阿羅漢,阿羅漢的定是「九次第定」,他的定功超過四禪八定,他出了三界。四禪八定叫「世間禪定」,沒出三界。阿羅漢第九定出三界了,超越輪回了,那相當不容易。但是阿羅漢沒有開智慧、沒有破無明、沒有見性,比明心見性那還要差一大截。所以我們持戒,要曉得持戒的目的是得定,換句話說,我們持戒的目的是恢復(fù)清凈心。持戒也就是我們拔除身心一切的污染,目的在此地。「持」跟「犯」,就是開、遮,應(yīng)開的時候不開,這是犯,應(yīng)遮的時候不遮也是犯;應(yīng)開的時候開,那是持,應(yīng)遮的時候遮那也叫持。這個要辨別很清楚。大概來說,什麼樣的原則之下,這個戒是開?決定是為了利益眾生。如果是為了自利而開,那就是破戒。特別是救護眾生,眾生在極危難的時候,我們救援他,這個時候是開戒的機緣。救護眾生,諸位要曉得,眾生有兩條命,一條是「身命」,我們今天講生死、生命,還有一條更重要的是「法身慧命」。能夠誘導他覺悟,誘導他接受佛法,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準許有開緣。我過去講經(jīng)曾經(jīng)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事實。是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現(xiàn)在還在,他七十多歲了。他在抗戰(zhàn)期間是政府的地下工作人員,在日本占領(lǐng)區(qū)做情報工作。南京失陷之后,他們在南京被日本憲兵隊發(fā)現(xiàn)了。他們一共是三個人,憲兵隊發(fā)現(xiàn)的時候就追他們。這要是被抓到,決定是死,那死得就非常凄慘。他們對於情報人員的手段非常殘酷。他們跑到南京的雨花臺,那邊有個寺廟,就跑到寺廟里面去。寺廟老和尚一看到他們是日本憲兵隊要抓的,就知道他們的生命很危險,馬上給他們剃頭、穿海青,寺廟里正在做法會,就跟到里面去。憲兵隊來的人很多,搜索不到。日本人雖然很兇,但日本人對佛教還滿尊重的,就這樣逃過一劫。勝利之后,他們想,老和尚對我們的恩德這麼大,要報答老和尚的恩德,於是在南京的酒樓叫了一桌酒席,請老和尚來應(yīng)供。老和尚就來了,一看,桌上都是大魚大肉。這時候他們才想到:「和尚吃素的,這怎麼得了!我們今天做錯了。」老和尚這就是個開緣,老和尚說「不要緊,大家坐下」,他舉起筷子就吃起來了。這些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叫真正的慈悲。為什麼?他不是惡作劇,他不是有意的,他是一番誠意,但是他疏忽了。這叫開緣。使他們一生感到佛家的偉大,給他對於佛教有這樣好的一個印象,給他種上一個善根。這就是為了法身慧命有開緣,這決定不叫犯戒,決定不叫破齋。如果是有意的,這個出家人想吃肉,跟徒弟說「你請我去吃一頓」,那就破戒,那就錯誤了。像這些地方,完全要用智慧去鑒別。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你拂袖而去,換句話說,使這一批人學佛的善根都斷掉了。這是增長眾生的法身慧命,他這是開,他這個不是犯;所以他這個還是屬於持戒,他不是犯戒。這是舉一個例子。像這種事情,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遇到,念念想幫助眾生,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入佛門。所以,這叫開緣。 ps:“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種佛門弟子喝酒吃肉的借口。然,這句話是有下文的。末學轉(zhuǎn)貼的下面內(nèi)容: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 如同進魔道 ——道濟禪師(濟公活佛) 說這話的人,是濟公活佛,是阿羅漢,是沒有了我執(zhí)的圣人,如果我們真正有阿羅漢的境界,隨緣示現(xiàn),無所障礙,在特殊的情況,的確也可以這樣做。但如果還是薄地凡夫,煩惱習氣一品沒斷,還是隨佛大部分經(jīng)典所說,不要吃眾生肉比較有助于自己修行。問:第三個問題,很多人喝酒吃肉時,會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為自己找藉口,請問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答:這種話是佛菩薩應(yīng)化在六道里,特殊狀況之下教人開悟的。對於一個持齋、持戒很嚴,他非常執(zhí)著,分別心很重,貪瞋癡慢都不肯放下,所以菩薩用這個示現(xiàn),你持齋、持戒那個嚴肅都沒有用。像濟公長老、金山活佛,他專門就是對付這種人的。他什麼忌諱都沒有,所以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他心里真有佛。他確實對人、對事、對物他沒有對立,他沒有執(zhí)著。沒有執(zhí)著就是阿羅漢,沒有分別就是菩薩,這個我們都講得很清楚。你還有執(zhí)著,戒持得再好,齋持得再好,你都比不上他。所以他是幫你開竅,不是叫你不持齋,不是叫你破戒,不是的,他不是這個意思;他是提醒你,你要更重視實質(zhì)的修行,那是形式。形式是對外的,為什麼要這樣做法?持得這麼嚴?是教那個沒有學佛的人,剛剛初入門的人,給他做個好樣子;真正功夫得力,不是那個,這個一定要懂得。真正功夫得力是放下。所以你沒有放下,那都叫世間法,放下才叫出世間法。我們在《華嚴經(jīng)》上講得很多,諸位要細心去體會。

推薦閱讀

第21屆葡界論壇:從大數(shù)據(jù)到區(qū)塊鏈,如何為葡萄酒賦能
白酒從價計征(白酒從價計征噸)
臨水玉泉以一場開釀大典掀起一輪品牌聲浪的高潮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