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縣酒廠去年拍的視頻,三原大還是涇陽大

1,三原大還是涇陽大

涇陽縣大。涇陽縣面積為780平方公里,三原縣面積為569平方公里。
三原好,不用列舉,因為涇陽娃都來三原上學,我是土生土長的三原人,但絕對沒有偏見,于右任是涇陽人,但他很小就搬到三原了
涇陽縣大,三原縣總面積576.9平方公里,涇陽縣面積792平方千米

三原大還是涇陽大

2,涇陽縣在哪里呀

涇陽縣在西安市北偏西,在城北客運站乘車。7元,一個小時內到達。 涇陽縣地處陜西省關中平原中部,涇河下游??h境介于東經108°29′40″—108°58′23″,北緯34°26′37″—34°44′57″。東與三原縣、高陵縣交界,南與咸陽市渭城區(qū)接壤,西隔涇河與禮泉縣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與淳化縣、三原縣毗鄰??h城位于西安市北偏西54公里,咸陽市北偏東28公里,
我就是涇陽的!你從城西坐車一個小時到,車票是13.5元內加了兩元保險費! 從城北坐四十分鐘11元

涇陽縣在哪里呀

3,涇陽縣風俗習慣有哪些

涇陽縣風俗習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敘述,一,衣飾 涇陽人穿衣是以傳統(tǒng)保守的款式為主,服飾講究長、寬、大,上衣多高領,以大襟為主,這樣就不露肌膚,保暖性能也好。衣服宜穿戴整齊,少有花花絮絮,如下擺毛邊,形同喪服,不吉利;紐扣一般5顆,因為農村人有“四六不上身”的習俗。中山裝、學生服領上有風紀扣。 農村人穿戴雖很儉樸,但也有禁忌:衣袖上有黑圈,則意為守孝;小孩子衣袖上縫個小小的布公雞,則表示春天到來了,春為年始,圖個吉利平安;如果胳膊上縫綹紅布條,則表示剛種過牛痘,不可碰撞。舊時,如果衣領上插根谷草,則示為生活緊迫,自賣自身。 涇陽城鄉(xiāng)也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崇尚紅色,認為紅顏色是吉利喜慶的象征,有驅邪護身作用。男女結婚時,男方要給女方送紅衣;如果遇到本命年,講究系條紅褲帶,以便消災免禍,平安吉祥。二,飲食 涇陽一般人家均以食小麥、玉米、小米為主,兼食蕎麥、豆類等雜糧。貧窮之家多以糠菜充饑。習慣一日三餐,早飯約在9——10點左右,午飯約在2點半——3點左右,(晚飯俗稱喝湯)在麻眼黑,人們收工回來之后。如果早上去地里干活早,走的時候取個饃扛著農具邊走便吃,名為“打點”。 早飯一般為玉米糝、沫糊、蒸饃、鍋盔,偶爾也烙個油饃或蒸油花饃;午飯(俗稱晌午飯),以面條為主,有干面、湯面(俗稱連鍋面),間或搟臊子面、打攪團、餃子、饸;晚飯簡單,如中午有剩的飯菜,熱一熱喝點開水就行了。因為冬季天短,有時就把晚飯省去。 蔬菜主要有蘿卜、白菜、菠菜、芹菜、萵筍、黃瓜、南瓜(當地人稱為北瓜)、苜蓿、辣子、豆芽,有時也打點豆腐,換點粉條,間或摘點野菜,如薺兒菜、掃帚菜、灰條、苦苣菜、小蒜、馬齒菜、地軟等。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一般人家多以細糧(麥面)為主,雜糧為輔,蔬菜也日漸豐富。三,飲水 建國前,涇陽南原飲用井水,北原飲用窖水,涇惠渠沿渠邊近的村莊飲用渠水或井水。井上、窖上備有轆轤、掛桶,往上絞水。河灘、縣城周圍水位淺,飲用時只需扁擔掛住桶往上提即可。20世紀60年代后,縣城用上了自來水,20世紀70年代,許多水位較深的農村群眾在家里安上了手壓泵。20世紀80年代,許多農村都相繼打了深井,修了水塔,安裝了自來水。四,住宅 建國前,涇惠渠川道人家習慣住房,北原及沿山一帶多住窯洞。20世紀70年代后期,安間房增多。自20世紀80年代以后,農村房舍結構變化較大。水泥板平房、兩層小樓房日漸增多,內外裝修也越來越講究。五,起行 建國前,一般人家外出全靠步行。20世紀70年代后,自行車開始普及。進入21世紀,摩托車已經普及,家用小汽車日漸增多,電動車也開始走向市場。現在,雅迪、綠源、綠駒等名牌電動車基本替代了自行車,各式各樣的名牌小汽車擠滿街巷。自從村村通公路之后,小客車、大客車也隨之進村,上街下縣進西安,根本不用跑路。六,用器 20世紀50年代前,農家用具擺設,一般講究實用,比較簡單。大多用衣柜、箱子放置衣物,立柜僅見于富裕之家。茶具、水壺、油燈、梳妝盒,放在單桌(極簡易的桌子)或帶柜柜的桌子上。水壺、油燈、酒壺皆由錫鐵打制;也有的用生鐵翻砂的燈。點燈照明多用棉油。晚上外出、澆地多用四明燈(四周用玻璃圍起來,不怕風雨,里面點蠟燭或放置一個固定的小油燈)或手提馬燈。來客招待用方桌,坐椅子或板凳,休息睡覺有土炕,上鋪葦席、粗布單子和被褥。灶房用器有水甕、面缸、瓦罐、木水桶、扁擔、油罐、醋墩子、木盤、笊籬、案板、菜刀;燒火用風箱,煮飯用尺八鐵鍋,蒸饃用柳木圈籠,吃飯用粗瓷碗和菜盤子。 新中國成立后,日用工業(yè)品在家庭日漸增多,油燈、水壺逐步被煤油罩子燈、電燈和暖水瓶(俗稱電壺)代替。粗陶瓷炊具被搪瓷品替代。20世紀70年代,自行車、縫紉機、小鬧鐘普及農家;大立柜、半截柜、寫字臺時興起來;棉毯、毛毯為一般家庭享用。20世紀80年代后,收錄機、電視機、洗衣機、電風扇進入普通家庭。椅子、板凳開始被沙發(fā)替代,席夢思流行,裝飾燈具也由城鎮(zhèn)進入普通家庭。七,禮俗 建國初,小學生見父母長輩,先行少先隊禮;現在,除喪葬在靈前磕頭,或拜祭先祖時行跪拜禮磕頭外,一般朋友、同學相見,大多握手問好;設宴請客,一定要讓長輩坐上席,行酒、動筷子也由上席的長輩開始。生育習俗、壽辰習俗以及各種節(jié)日習俗,由于篇幅太多不便述說,詳情可參考下面鏈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09/22/7108612_627902000.shtml

涇陽縣風俗習慣有哪些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