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格爾旗五家堯酒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五家堯45度濃香型多少錢一瓶

1,五家堯45度濃香型多少錢一瓶

200以上
45度濃香型五家堯

五家堯45度濃香型多少錢一瓶

2,內蒙古五家堯綠色有機食品基地的電話

要等到8月8日才會有 還沒開呢啊。
估計是還沒開呢 ?
吃不死
還沒開呢

內蒙古五家堯綠色有機食品基地的電話

3,準格爾旗大路新區(qū)都有哪些企業(yè)

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 錦化機石化裝備(內蒙古)有限公司 久泰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 內蒙古易高煤化科技有限公司 鄂爾多斯市西北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 大唐內蒙古鄂爾多斯硅鋁科技有限公司 國電內蒙古晶陽能源有限公司 內蒙古開灤化工有限公司

準格爾旗大路新區(qū)都有哪些企業(yè)

4,五家堯酒店在呼和浩特什么位置

酒店位于呼和浩特玉泉區(qū),距離火車站大約3公里
它們都在地球上。。。 在它們該在的位置
問當地人,再不然直接打的唄!
酒店位于呼和浩特玉泉區(qū),距離火車站大約3公里
玉泉
打114就知道了

5,BB是新歷2009年11月2日15點51分出生的聽大伙說起名要配合五行

胤祥(寓意: 擁有金錢與權力。) 瑞霖(寓意: 吉祥的甘露。) 明哲(寓意: 擁有聰明的智慧。) 天翊(有翱翔天際,大展宏圖之意。) 凱瑞(寓意: 吉祥 幸福 安康 ) 健雄(寓意: 身體強健的男子漢。) 耀杰(寓意: 才能出眾的英杰。) 瀟然(寓意: 自然脫俗,瀟灑大方。) 子涵(取自`子部京涵`寓意: 擁有光明的前途與博大的胸懷。) 宇彬(寓意: 博學文雅,超越過去。) 宇軒(有氣質高貴,瀟灑大氣之意。) 智輝(寓意: 擁有輝煌的未來與智慧。) 如不滿意,我這還有幾個根據生辰八字起名的網站,你要不要?
公歷:2009年11月2日(星期一)15點農歷:己丑年九月十六日申時春節(jié):1月26日節(jié)前:戊子年節(jié)后:己丑年八字:己丑 甲戌 辛亥 丙申五行:土土 木土 金水 火金方位:中中 東中 西北 南西生肖:牛 缺火
英杰(英俊杰出)致遠 (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俊馳(出自成語:俊才星馳)雨澤 (恩惠像雨一樣多)燁磊 (光明磊落)偉奇(偉大、神奇)晟睿(“晟”是光明、興盛的意思,讀shèng;“?!笔侵腔鄣囊馑迹┪牟ㄎ牟娠w揚,博學多才)天佑(生來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文昊(昊的字意是:廣大無邊)修潔(修:形容身材修長高大,潔:整潔)黎昕 (黎:黎明 昕:明亮的樣子 )遠航(好男兒,就放他去遠航吧)旭堯 (旭:旭日 堯:上古時期的賢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圣杰 (圣:崇高 杰:杰出 )俊楠 (?。河⒖?楠:堅固 )鴻濤 (鴻:旺盛,興盛 )偉祺 (偉:偉大 祺 :吉祥 )榮軒 (軒:氣度不凡 )越澤 (澤:廣博的水源)浩宇 (胸懷猶如宇宙,浩瀚無窮)瑾瑜 (出自成語――握瑾懷瑜,比喻擁有美好的品德)皓軒 (意為:光明磊落,氣宇軒昂)擎蒼 (頂天立地,男兒本色)(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左牽黃,右擎蒼...”)擎宇(意思同上)志澤 (澤:廣域的水源 )子軒 (軒:氣度不凡 )睿淵 (睿智;學識淵博)弘文 (弘揚;文:文學家)哲瀚 (擁有廣大的學問)雨澤 (恩惠)楷瑞 (楷:楷模;瑞:吉祥)建輝 (建造輝煌成就)天磊 (磊:眾石累積 )紹輝( 紹:繼承 輝:光輝 )澤洋 (廣闊的海洋 )鑫磊 (鑫:財富 )鵬煊 (煊:光明,讀xuān )博文 (文韜武略,博大精深 )昊強 (昊:蒼天,蒼穹 )越澤 (越過廣闊的水源 )君浩 (君:君子 浩:浩大 )

6,舞魅天下第六季的mollee跟那個黑人跳過那幾支舞

一角獸: 傳說中的神獸名。麒麟類,為瑞祥之物,天下一統(tǒng)則至。 《文選·劉琨<進勸表>》:“一角之獸,連理之木,以為休徵者,蓋有百數?!崩钌谱ⅲ骸啊洞呵锔芯吩唬瑚胍唤?,明海內共一主也。王者不剮胎,不剖卵,則出于郊?!? 人面鸮: 傳說中怪鳥名。其形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現(xiàn)尾旱災之兆。其說始見于秦。 《山海經·西山經》:“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名自號,見則其邑大旱?!? 人馬: 傳說中異魚名,狀似魚而具人之手足耳目鼻。其說始見于晉。一作“馬人”。 晉·崔豹《古今注·魚蟲》:“人馬,有鱗甲,如大鯉魚,但手足耳目鼻與人不邑耳。見人良久乃入水中?!? 人蛇: 傳說中異蛇名。狀似蛇耳具人手足,食人,能直立行走。 清·陳元龍《格致鏡原》卷九十九引《蛇譜》:“人蛇,長七尺,色如墨。蛇頭、蛇尾、蛇身,尾長尺許,而人手人足,長三尺。人立而行,出則群相聚,遇人輒嘻笑,笑而已即轉噬。然行甚遲,聞其笑即速奔可脫?!? 九耳犬: 傳說中的獵犬。有九耳,其耳動則主人獵有所獲。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神語·雷神》:“陳時,雷州人陳鉷無子,其業(yè)捕獵,家有九耳犬,身靈。凡將獵,卜諸犬耳,一耳動則獵一首,動多則三四耳,少則一二耳。一日出獵,而九耳俱動。鉷大喜,以為必多得獸矣,有荊棘一區(qū),九耳犬圍繞不去。異之,得一巨卵,徑尺,攜以歸,雷雨暴作。卵開,乃一男子,其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 九尾狐: 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說始見于先秦,至漢傳為瑞祥之獸,象征王者興。又,天下太平則現(xiàn),象征王者子孫繁息。 《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白虎通》:“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 九尾蛇: 傳說中異蛇名。形體巨大,有九尾。 清·袁枚《續(xù)子不語·九尾蛇》:“茅八者,少曾販紙入江西。其地深山多紙廠,廠中人日將落即鍵戶,戒勿他出,曰山中多異物,不特虎狼也,一夕月皎甚,茅不能寐,思一啟戶玩月,瑟縮再四,自恃武勇尚可任,乃啟開而出。行不數十步,忽見群猴數十,奔泣而來,擇一大樹而上,茅亦上遠窺。旋見一蛇,從林際出,身入栱柱,兩目灼灼,體甲皆如魚鱗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聲如鐵甲。然至樹下,乃植其尾,旋轉作舞狀。每尾有小竅,竅中出涎如彈射樹上。猴有中者,者叫號墮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茅懼,歸,自是昏夜不敢出。” 九尾龜: 傳說中的神龜。徑尺余,有九尾。 明·陸粲《庚編·九尾龜》:“海寧百姓王屠與其子出行,遇漁父持巨龜,徑可尺余,買歸,擊著柱下,將羹之,鄰居有江右商人見之,告邸翁,欲以錢贖焉。商曰:‘此九尾龜,神物也?!则炛桃蛱敱?,其尾兩旁露出小尾各四。便持錢乞王,王不肯,遂烹作羹,父子共啖。是夕,大水自海中來,平地三尺,逮水退,翁往視王某,但見衣衾再床,父子皆不知去向。人咸云:為水府攝去殺卻也?!? 九嬰: 傳說中怪獸名。能噴水吐火,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于北狄兇水之中。其說始見于漢。 《淮南子·本徑訓》高誘注:“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北狄之地有兇水。” 三足烏: 1. 亦稱“踆烏”、“陽烏”。神話傳說中神鳥名。居于日中,有三足。其說始見于漢?!缎杏洝罚骸芭钊R之東,岱輿之山,上有扶桑之樹,樹高萬丈。樹顛有天雞,為巢于上。每夜至子時則天雞鳴,而日中陽鳥應之;陽鳥鳴則天下之雞皆鳴?!? 2. 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名。為日中三足烏之演化。《洞冥記》卷四:“(漢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東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墼唬骸我灾??’朔曰:‘三足烏數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馭,以手掩鳥目,不聽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鳥獸食此草則美悶不能動矣。 ’” 3. 傳說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鳥。有三,即青鳥?!逗訄D括地圖》:“昆侖在若水中,非乘龍不能至。有三足神鳥,為西王母取食?!? 4. 省稱“三足”,亦稱“三趾”。傳說中祥瑞之鳥。國有道則現(xiàn)。其說始見于漢。《東觀漢記·章帝紀》:“三足烏集沛國,白鹿、白兔、九尾狐見。” 三足鱉: 亦稱“三足能(nai,音同“奈”)”。傳說中的異鱉,三足。其說始見于先秦。又傳人食之則體化而亡。 《庚巳集》:“太倉民家,得三足鱉,命婦烹,食畢入臥,少頃,形化為血水,止存發(fā)耳。鄰人疑其婦謀害,訟之官。時知縣黃廷宣鞠問不決,乃取三足鱉,令婦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獄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獄?!? 三角獸: 傳說中瑞祥之獸名。頭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則此物至。帝王儀衛(wèi)有繪其像之旗。 《元史·輿服志二》:“三角獸旗,赤質,赤火焰腳,繪獸,其首類白澤,綠發(fā),三角,青質,白腹,跋尾綠色?!? 大風: 傳說中一種兇惡得鷙鳥。堯時為害于民,被羿射殺于青丘之澤。因其大,振翼則起風,故又說為風伯。其說始見于漢。 山hui(右為“反犬”,左為“軍”,音同“灰”): 亦稱“hui子”。傳說中怪獸名。狀如犬而人面,見人則笑,其行如風。其現(xiàn)為大風災之兆。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北山經》:“獄法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山膏: 傳說中怪獸名。其狀如豬,好罵人。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山中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赤若丹火,善罵?!? 王母使者: 省稱“王母”。傳說中鳥名。為西王母所使,在齊郡函山守護藥函。其說始見于唐。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羽篇》:“王母使者。齊郡函山有鳥,足青,嘴赤黃,素翼,絳顙,名王母使者。昔漢武登此山,得玉函,長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為白鳥飛去。世傳山上有王母藥函,常令鳥守之?!? 王馀魚: 亦稱“吳馀膾”、“吳王膾馀”、“膾殘”。傳說中魚名。其形如常魚身之一面。相傳越王勾踐(或云吳王闔閭,又傳吳王孫樌)膾魚未盡,棄其殘半于水中,遂為此魚。 《異聞記》:“東城池有王馀魚,池決,魚不得去,將死?;蛞早R照之,魚看影,謂其有雙,于是比目而去?!? 天狗: 傳說中神獸名??山麅春ΑF湔f始見于秦。 《山海經·西山經》:“陰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兇?!? 天狐: 傳說中有通天之術的仙狐。 《玄中記·說狐》:“狐,五十歲,能變化謂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 天鹿: 一說“天祿”。傳說中奇異之獸名。其形似鹿而一角。為祥瑞之物。漢代有石雕像。 《宋書·符瑞志下》:“天鹿者,純靈之獸也。無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備則至。” 天雞: 傳說中的神雞。居東南桃都山大桃樹上,又傳居東海岱輿山扶桑樹上,率天下之雞報曉。漢代陶器已有其像。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雞皆隨之鳴?!? 夫諸: 傳說中異獸名。狀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現(xiàn)為水災之兆。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中山經》:“敖岸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元仙: 傳說中異獸名。形似鹿而五、六頭。 明·鄺露《赤雅》卷下:“荼首,出羈縻州,似鹿而兩頭,食香草。其行如飛……亦有五、六頭者,是名元仙,敬之終吉,射之悔亡。”

7,王國維的殷周制度論具體講什么

王國維先生經典論著,論述了殷周相關制度變革。 《殷周制度論》 王國維 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都邑者,政治與文化之標征也。自上古以來,帝王之都皆在東方。太皞之虛在陳 ,大庭氏之庫在魯 ,黃帝邑于涿鹿之阿 ,少皞 與顓頊 之虛皆在魯、衛(wèi),帝嚳居亳 。惟史言堯都平陽 ,舜都蒲坂 ,禹都安邑 ,俱僻在西北,與古帝宅京之處不同。然堯號陶唐氏,而冢在定陶之成陽 ;舜號有虞氏,而子孫封于梁國之虞縣 ,孟子稱舜生卒之地皆在東夷 。蓋洪水之災,兗州當其下游,一時或有遷都之事,非定居于西土也。禹時都邑雖無可考,然夏自太康以后,以迄后桀,其都邑及他地名之見于經典者,率在東土,與商人錯處河、濟間,蓋數百歲。商有天下,不常厥邑,而前后五遷 ,不出邦畿千里之內。故自五帝以來,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東方,惟周獨崛起西土。武王克紂之后,立武庚,置三監(jiān) 而去,未能撫有東土也;逮武庚之亂,始以兵力平定東方,克商踐奄,滅國五十 。乃建康叔于衛(wèi),伯禽于魯,太公望于齊,召公之子于燕。其于蔡、郕、郜、雍、曹、滕、凡、蔣、邢、茅諸國 ,碁置于殷之畿內及其侯甸;而齊、魯、衛(wèi)三國,以王室懿親 ,并有勛伐 ,居蒲姑、商、奄故地,為諸侯長;又作雒邑為東都,以臨東諸侯;而天子仍居豐、鎬者凡十一世。自五帝以來,都邑之自東方而移于西方,蓋自周始。故以族類言之,則虞、夏、皆顓頊后,殷、周皆帝嚳后,宜殷、周為親;以地理言之,則虞、夏、商皆居東土,周獨起于西方,故夏、商二代文化略同。《洪范》“九疇”,帝之所以錫禹者,而箕子傳之矣;夏之季世,若胤甲,若孔甲,若履癸,始以日為名,而殷人承之矣。文化既爾,政治亦然。周之克殷,滅國五十;又其遺民,或遷之雒邑,或分之魯、衛(wèi)諸國 。而殷人所伐,不過韋、顧、昆吾 ;且豕韋之后仍為商伯,昆吾雖亡,而已姓之國仍存于商、周之世 ?!稌?多士》曰:“夏迪簡在王庭,有服在百僚”,當屬事實。故夏、殷間政治與文物之變革,不似殷、周間之劇烈矣。殷、周間之大變革,自其表言之,不過一姓一家之興亡與都邑之移轉;自其里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又自其表言之,則古圣人之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無以異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則其制度文物與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萬世治安之大計,其心術與規(guī)摩,迥非后世帝王所能夢見也。 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異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喪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二曰廟數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數者,皆周之所以綱紀天下。其旨則在納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團體。周公制作之本意,實在于此。此非穿鑿附會之言也,茲篇所論,皆有事實為之根據,試略述之。 殷以前無嫡庶之制。黃帝之崩,其二子昌意、玄囂之后,代有天下。顓頊者昌意之子,帝嚳者玄囂之子也;厥后虞、夏皆顓頊后,殷、周皆帝嚳后。有天下者,但為黃帝之子孫,不必為黃帝之嫡。世動言堯、舜禪讓,湯、武征誅,若其傳天下與受天下有大不同者。然以帝系言之,堯、舜之禪天下,以舜、禹之功,然舜、禹皆顓頊后,本可以有天下者也;湯、武之代夏、商,固以其功與德,然湯、武皆帝嚳后,亦本可以有天下者也。以顓頊以來諸朝相繼之次言之,固已無嫡庶之別矣。一朝之中,其嗣位者亦然。特如商之繼統(tǒng)法,以弟及為主,而以子繼輔之,無弟然后傳子。自成湯至于帝辛三十帝中,以弟繼兄者凡十四帝(外丙、中壬、大庚、雍己、大戊、外壬、河亶甲、沃甲、南庚、盤庚、大辛、小乙、祖甲、庚?。黄湟宰永^父者,亦非兄之子,而多為弟之子(小甲、中丁、祖辛、武丁、祖庚、廩辛、武乙)。惟沃甲崩,祖辛之子祖丁立;祖丁崩,沃甲之子南庚立;南庚崩,祖丁之子陽甲立:此三事獨與商人繼統(tǒng)法不合。此蓋《史記?殷本紀》所謂中丁以后九世之亂,其間當有爭立之事,而不可考矣。故商人祀其先王,兄弟同禮;既先王兄弟之未立者,其禮亦同,是未嘗有嫡庶之別也。此不獨王朝之制,諸侯以下亦然。近保定南鄉(xiāng)出句兵三,皆有銘:其一曰“大祖日已、祖日丁、祖日乙、祖日庚、祖日丁、祖日己、祖日已”;其二曰“祖日乙、大父日癸、大父日癸、中父日癸、父日癸、父日辛、父日己”;其三曰“大兄日已、兄日戊、兄日壬、兄日癸、兄日癸、兄日丙”。此當是殷時北方侯國勒祖父兄之名于兵器以紀功者;而三世兄弟之名先后駢列,無上下貴賤之別。是故大王之立王季也,文王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也,周公之繼武王而攝政稱王也,自殷制言之,皆正也(殷自武乙以后,四世傳子,又孟子謂:“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薄秴问洗呵?當務篇》云:“紂之同母三人,其長子曰微子啟,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仲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大子,大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紂故為后”?!妒酚?殷本紀》則云:“帝乙長子為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故立辛為嗣?!贝巳f雖不同,似商末已有立嫡之制。然三說已自互異,恐即以周代之制擬之,未敢信為事實也)。舍弟傳子之法,實自周始。當武王之崩,天下未定,國賴長君;周公即相武王克殷勝紂,勛勞最高,以德以長,以歷代之制,則繼武王而自立,固其所矣。而周公乃立成王而已攝之,后又反政焉。攝政者,所以濟變也;立成王者,所以居正也。自是以后,子繼之法遂為百王不易之制矣。 由傳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傳子者,所以息爭也。兄弟之親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間常不免有爭位之事。特如傳弟即盡之后,則嗣立者當為兄之子歟,弟之子歟?以理論言之,自當立兄之子;以事實言之,則所立者往往為弟之子。此商人所以有中丁以后九世之亂,而周人傳子之制正為救此弊而設也。然使于諸子之中可以任擇一人而立之,而此子又可任立其欲立者,則其爭益甚,反不如商之兄弟以長幼相及者猶有次第矣。故有傳子之法,而嫡庶之法亦與之俱生。其條例,則《春秋左氏傳》之說曰:“太子死,有母弟則立之,無則立長。年鈞擇賢,義鈞則卜?!?公羊家之說曰:“禮,嫡夫人無子,立右媵;右媵無子,立左媵;左媵無子,立嫡侄娣;嫡侄娣無子,立右媵侄娣;右媵侄娣無子,立左媵侄娣。質家親親,先立娣;文家尊尊,先立侄。嫡子有孫而死,質家親親,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孫,其雙生也,質家據現(xiàn)在,立先生,文家據本意,立后生?!?此二說中,后說尤為詳密,顧皆后儒充類之說;當立法之初,未必窮其變至此。然所謂立子以貴不以長,立適以長不以賢者,乃傳子法之精髓,當時雖未必有此語,固已用此意矣。蓋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爭。任天者定,任人者爭;定之以天,爭乃不生。故天子諸侯之傳世也,繼統(tǒng)法之立子與立嫡也,后世用人之以資格也,皆任天而不參以人,所以求定而息爭也。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賢之利過于立嫡,人才之用優(yōu)于資格,而終不以此易彼者,蓋懼夫名之可藉而爭之易生,其敝將不可勝窮,而民將無時或息也。故衡利而取重,絜害而取輕,而定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而此制實自周公定之。是周人改制之最大者,可由殷制比較得之。有周一代禮制,大抵由是出也。 是故由嫡庶之制而宗法與服術二者生焉。商人無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藉 曰有之,不過合一族之人奉其族之貴且賢者而宗之;其所宗之人,固非一定而不可易,如周之大宗、小宗也。周人嫡庶之制,本為天子諸侯繼統(tǒng)法而設,復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則不為君統(tǒng)而為宗統(tǒng),于是宗法生焉。周初宗法雖不可考,其見于七十子后學所述者,則《喪服小記》曰:“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其繼高祖者也。是故祖遷于上,宗易于下,敬宗所以尊祖禰也?!薄洞髠鳌吩唬骸皠e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后也;宗其繼別子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義也。是故有繼別之大宗,有繼高祖之宗,有繼曾祖之宗,有繼祖之宗,有繼禰之宗,是為五宗。其所宗者皆嫡也,宗之者皆庶也。此制為大夫以下設,而不上及天子諸侯?!编嵖党捎凇秵史∮洝纷⒃唬骸皠e子,諸侯之庶子,別為后世為始祖者也;謂之別子者,公子不得禰先君也?!庇钟凇洞髠鳌纷⒃唬骸肮硬坏米诰?。”是天子諸侯雖本世嫡,于事實當統(tǒng)無數之大宗,然以尊故,無宗名。其庶子不得禰先君,又不得宗今君,故自為別子,而其子乃為繼別之大宗。言禮者嫌別子之世近于無宗也,故《大傳》說之曰:“有大宗而無小宗者,有小宗而無大宗者,有無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適者。”《注》曰:“公子不得宗君,君命適昆弟為之宗,使之宗之,此傳所謂有大宗而無小宗也。又若無適昆弟,則使庶昆弟一人為之宗,而諸庶兄弟事之如小宗,此傳所謂有小宗而無大宗也。”《大傳》此說,頗與《小記》及其自說違異。蓋宗必有所繼,我之所以宗之者,以其繼別若繼高祖以下故也,君之嫡昆弟、庶昆弟皆不得繼先君,又何所據以為眾兄弟之宗乎?或云:立此宗子者,所以合族也。若然,則所合者一公之子耳;至此公之子與先公之子若孫間,仍無合之之道。是大夫士以下皆有族;而天子諸侯之子,于其族曾祖父母、從祖祖父母、世父母、叔父母以下服之所及者,乃無綴屬之法,是非先王教人親親之意也。故由尊之統(tǒng)言,則天子諸侯絕宗,王子公子無宗可也;由親之統(tǒng)言,則天子諸侯之子,身為別子而其后世為大宗者,無不奉天子諸侯以為最大之大宗,將以尊卑既殊,不敢加以宗名,而其實則仍在也。故《大傳》曰:“君有合族之道?!逼湓凇对?小雅》之《常棣序》曰:“燕兄弟也?!逼湓娫唬骸皟啝柣e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大雅》之《行葦序》曰:“周家能內睦九族也?!逼湓娫唬骸捌萜菪值?,莫通具爾,或肆之筵,或授之幾 ?!笔羌础吨芏Y?大宗伯》所謂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者,是天子之收族也?!段耐跏雷印吩唬骸肮c族人燕則以齒?!庇衷唬骸肮c族人燕,則異姓為賓。”是諸侯之收族也。夫收族者,大宗之事也。又在《小雅》之《楚茨》曰:“諸父兄弟,備言燕私?!贝搜蕴熳又T侯祭畢而與族人燕也。《尚書大傳》曰:“宗室有事,族人皆侍終日。大宗已侍于賓奠,然后燕私。燕私者何也?祭已而與族人飲也?!笔羌喇叾嘧迦苏?,亦大宗之事也。是故天子諸侯雖無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實?!逗V公劉》之詩曰:“食之飲之,君之宗之?!薄秱鳌吩唬骸盀橹瑸橹笞谝??!薄栋濉分娫唬骸按笞诰S翰。”《傳》曰:“王者,天下之大宗?!庇衷?;“宗子維城?!薄豆{》曰:“王者之嫡子,謂之宗子?!笔嵌Y家之大宗限于大夫以下者,詩人直以稱天子諸侯。惟在天子諸侯,則宗統(tǒng)與君統(tǒng)合,故不必以宗名。大夫、士以下皆以賢才進,不必是嫡子,故宗法乃成一獨立之統(tǒng)系。是以喪服有為宗子及其母、妻之服皆齊衰三月,與庶人為國君、曾孫為曾祖父母之服同。適子、庶子祇事宗子,宗婦雖貴富,不敢以貴富入于宗子之家;子弟猶歸器,祭則具二牲,獻其賢者于宗子,夫婦皆齊而宗敬焉,終事而敢私祭,是故大夫以下,君統(tǒng)之外復戴宗統(tǒng),此由嫡庶之制自然而生者也。 其次則為喪服之制。喪服之大綱四:曰“親親”,曰“尊尊”,曰“長長”,曰“男女有別”。無嫡庶,則有親而無尊,有恩而無義,而喪服之統(tǒng)紊矣。故殷以前之服制,就令成一統(tǒng)系,其不能如周禮服之完密,則可斷也。喪服中之自嫡庶之制出者:如父為長子,三年;為眾子,期。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母為長子,三年;為眾子,期。公為適子之長殤、中殤,大功;為庶子之長殤、中殤,無服。大夫為適子之長殤、中殤,大功;為庶子之長殤,小功。適婦,大功;庶婦,小功。適孫,期;庶孫,小功。大夫為嫡孫為士者,期;庶孫,小功。出妻之子為母,期。為父后者,則為出母,無服;為父后者,為其母,緦。大夫之適子為妻,期;庶子為妻,小功。大夫之庶子為適昆弟,期;為庶昆弟,大功;為適昆弟之長殤、中殤,大功;為庶昆弟之長殤,小功。為適昆弟之下殤,小功;為庶昆弟之下殤,無服。女子子適人者,為其昆弟之為父后者,期;為眾昆弟,大功。凡此皆出于嫡庶之制。無嫡庶之世,其不適用此制明矣。又無嫡庶則無宗法,故為宗子與宗子之母妻之服無所施。無嫡庶,無宗法,則無為人后者,故為人后者為其所后及為其父母昆弟之服亦無所用。故《喪服》一篇,其條理至精密纖悉者,乃出于嫡庶之制即行以后,自殷以前,決不能有此制度也。 為人后者為之子,此亦由嫡庶之制生者也。商人諸帝,以弟繼兄者,但后其父而不后其兄,故稱其所繼者仍曰兄甲、兄乙;既不為之子,斯亦不得云為之后矣。又商之諸帝,有專祭其所自出之帝,而不及非所自出者?!恫忿o》有一條曰:“大丁、大甲、大庚、大戊、中丁、祖乙、祖辛、祖丁,牛一,羊一?!保ā兑筇摃鹾缶帯肪砩系谖屙摚白咀兑蟛忿o中所見先公先王繼考》)其于大甲、大庚之間不數沃丁,是大庚但后其父大甲,而不為其兄沃丁后也。中丁、祖乙之間不數外壬、河亶甲,是祖乙但后其父中丁,而不為其兄外壬、河亶甲后也。又一條曰:“囗祖乙(小乙)、祖?。ㄎ涠。?、祖甲、康祖?。ǜ。?、武乙衣?!保ā稌鹾缶帯肪砩?,第二十頁,并拙撰《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于祖甲前不數祖庚,康祖丁前不數廩辛,是亦祖甲本不后其兄祖庚,庚丁不后其兄廩辛,故后世之帝,于合祭之一種中乃廢其祀(其特祭仍不廢)。是商無為后者為之子之制也。周則兄弟之相繼者,非為其父后而實為所繼之兄弟后。以春秋時之制言之,《春秋經》文二年書“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廟,躋僖公?!薄豆騻鳌吩唬骸白I何?譏爾逆祀也。其逆祀奈何?先禰而后祖也。”夫僖本閔兄,而《傳》乃為閔為祖,僖為禰,是僖公以兄為弟閔公后,即為閔公子也。又《經》于成十五年書“三月乙己,仲嬰齊卒?!薄秱鳌吩唬骸爸賸臊R者,公孫嬰齊也。公孫嬰齊則曷為謂之仲嬰齊?為兄后也。為兄后則曷為謂之仲嬰齊?為人后者為之子也。為人后者為之子,則其稱‘仲’何?孫以王父字為氏也。然則嬰齊孰后?后歸父也?!狈驄臊R為歸父弟,以為歸父后,故祖其父仲遂而以其字為氏,是春秋時為人后者無不即為其子。此事于周初雖無可考,然由嫡庶之制推之,固當如是也。 又與嫡庶之制相輔者,分封子弟之制是也。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無嫡庶長幼,皆為未來之儲貳,故自開國之初,已無封建之事,矧在后世,惟商末之微子、箕子。先儒以微、箕為二國名,然比干亦王子而無封,則微、箕之為國名,亦未可避定也。是以殷之亡,僅有一微子以存商祀;而中原除宋以外,更無一子姓之國。以商人兄弟相及之制推之,其效固應如是也。周人即立嫡長,則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視其貴賤賢否,疇以國邑。開國之初,建兄弟之國十五,姬姓之國四十,大抵在邦畿之外 ,后王之子弟亦皆使食畿內之邑。故殷之諸侯皆異姓,而周則同姓異姓各半 ,此與政治文物之施行甚有關系,而天子諸侯君臣之分亦由是而確定者也。 自殷以前,天子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故當夏后之世,而殷之王亥、王恒,累葉 稱王;湯未放桀之時,亦已稱王;當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稱王。蓋諸侯之于天子,猶后世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周初亦然,于《牧誓》、《大誥》,皆稱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分亦未全定也。逮克殷踐奄,滅國數十,而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魯、衛(wèi)、晉、齊四國,又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藩。夏、殷以來古國,方之蔑 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復諸侯之長而為諸侯之君。其在喪服,則諸侯為天子斬衰三年,與子為父、臣為君同。蓋天子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統(tǒng)之規(guī)模,實與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嫡庶者,尊尊之統(tǒng)也,由是而有宗法,有服術,其效及于政治者,則為天位之前定,同姓諸侯之封建,天子之尊嚴。然周之制度,亦有用親親之統(tǒng)者,則祭法是已。商人祭法,見于《卜辭》所紀者,至為繁復。自帝嚳以下,至于先公先王先妣,皆有專祭;祭各以其名之日,無親疏遠邇之殊也。先公先王之昆弟,在位者與不在位者祀典略同,無尊卑之差也。其合祭也,則或是上甲至于大甲九世,或自上甲至于武乙二十世,或自大丁至于祖丁八世,或自大庚至于中丁三世,或自帝甲至于祖丁二世,或自小乙至于武乙五世,或自武丁至于武乙四世,又數言自上甲至于多后衣。此于卜辭屢見,必非周人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之大祭,是無毀廟之制也。雖《呂覽》引《商書》言“五世之廟,可以觀怪”,而卜辭所紀事實,乃全不與之合,是殷人祭其先無定制也 。周人祭法,《詩》、《書》、《禮經》皆無明文。據禮家言,乃有七廟、四廟之說。此雖不可視為宗周舊制,然禮家所言廟制,必已萌芽于周初,固無可疑也。古人言周制尚文者,蓋兼綜數義而不專主一義之謂。商人繼統(tǒng)之法,不合尊尊之義,其祭法又無遠邇尊卑之分,則于親親、尊尊二義,皆無當也。周人以尊尊之義經親親之義而立嫡庶之制,又以親親之義經尊尊之義而立廟制,此其所以為文也。說廟制者,有七廟、四廟以殊,然其實不異。《王制》、《禮器》、《祭法》、《春秋谷梁傳》皆言天子七廟、諸侯五;《曾子問》言“當七廟五廟無虛主”;《荀子?禮論》篇亦言“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惟《喪服小記》獨言“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廟”。鄭注:“高祖以下也,與始祖而五也。”如鄭說,是四廟實五廟也?!稘h書?韋玄成傳》:“玄成等奏:《祭義》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廟。’言始受命而王,祭天以其祖配,而不為立廟,親盡也;立親廟四,親親也;親盡而迭毀,親疏之殺,示有終。周之所以七廟者,以后稷始封,文王、武王受命而王,是以三廟不毀,與親朝四而七?!薄豆蛐陚鳌泛巫⒃疲骸岸Y,天子諸侯立五廟。周家祖有功,宗有德,立后稷、文、武廟,至于子孫,自高祖以下而七廟?!薄锻踔啤粪嵶⒁嘣疲骸捌哒撸婕拔?、武之祧,與親廟四。”則周之七廟,仍不外四廟之制。劉歆獨引《王制》說之曰:“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七者其正法,不可常數者也。宗不在此數中,宗變也?!笔侵^七廟之中,不數文、武,則有親廟六。以禮意言之,劉說非也。蓋禮有尊之統(tǒng),有親之統(tǒng)。以尊之統(tǒng)言之,祖愈遠而愈尊,則如殷人之制,遍祀先公先王可也。廟之有制也,出于親之統(tǒng);由親之統(tǒng)言之,則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上殺、下殺、旁殺而親畢矣。親,上不過高祖,下不過玄孫,故宗法服術皆以五為節(jié)。喪服有曾祖父母服而無高祖父母服,曾祖父母之服不過齊衰三月。若夫玄孫之生,殆未有及見高祖父母之死者;就令有之,其服亦不過袒免而止,此親親之界也。過是,則親屬竭矣,故遂無服。服之所不及,祭亦不敢及。此禮服家所以有天子四廟之說也。劉歆又云:“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此喪事尊卑之序也,與廟數相應?!薄洞呵镒笫蟼鳌吩唬骸懊徊煌Y亦異數”,“自上以下,降殺以兩,禮也?!?/div>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