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設計小曲清香型酒廠其釀造車間的布局有哪些區(qū)是不是包
一般設計小曲清香型酒廠,其釀造車間的布局有哪些區(qū)?是不是包括發(fā)酵區(qū),糖化區(qū),蒸
回答這個問題,你說的太對了,都是有這些區(qū)域的。
你好!設計小曲清香型酒廠,其釀造車間的布局是不一樣的,有發(fā)校區(qū)談話聚合中九區(qū)。如有疑問,請追問。
2,白酒灌裝生產線
白酒和酒精生產,是國家限制產業(yè),是不允許新建的。原有證的,如果審證沒通過,不達標,砍掉一家就少一家,不會再增加。如果原來有白酒生產許可證,可以改造或購買、更新(安裝)灌裝生產線,這是允許的。
瓶裝白酒的指標是容量,毫升。用量筒測量。合格的標志有兩點:每瓶容量正負百分之五(容器大小不同,指標有變化);平均誤差之和大于等于零。灌裝機有兩大類:定量和定位。定量灌裝機,保證每瓶容量一致,盡管瓶子粗細、大小有變化時,高度不一致。定位灌裝機,保證每瓶高度一致,無論瓶子粗細、高矮,容量可能不一致。
3,白酒的生產流程
白酒是通過工廠生產出來的。現今有兩種生產方法,一種是傳統(tǒng)的純糧釀造方法。一種是現代工業(yè)四塔蒸餾,然后勾兌出白酒。玉米成熟后,收割,脫棒,晾曬,粉碎,拌曲,入窖,出窖,入甑,蒸餾,出酒。其他流程也可以,收割,脫棒,整粒研磨,加入糖化酶,入缸,出酒精。
白酒的生產流程:高粱、小麥、玉米等原料,經過粉碎、蒸煮、攤涼、加曲、加漿、入窖發(fā)酵,蒸餾、原酒、儲存、勾兌、調味、化驗指標、再儲存、灌裝成品。玉米需要先曬干---便于保存,用時粉碎,蒸熟,適宜溫度加曲,入甑發(fā)酵,蒸酒,再拌梁加曲,依次循環(huán)進行。
4,某酒精廠毗鄰茅臺酒廠希望改造建設為醬香型白酒廠請設計改造酒
請問第二題怎么做?
考試題目要自己做
你們這樣是不對的,我會給你們不及格的
你好!1,潛入茅臺酒廠偷取配方。2,實行軟磨硬泡功夫挖墻腳,找到幾個技術骨干。3,途中被人撞到殺人滅口。4,建廠生產。小戴的課?囧如果對你有幫助,望采納。
這題目本身就有問題。酒精生產廠是采用化工生產設備的,機械化程度較高,而傳統(tǒng)醬香白酒采用的是條石泥窖等原始生產設備生產的;酒精生產是先糖化后發(fā)酵工藝,而白酒是邊糖化邊發(fā)酵,稱雙邊發(fā)酵。
5,小作坊蒸餾白酒自制的蒸餾酒設備為什么兩百斤米蒸了七八個小
你好!我這兒也是小酒坊,蒸餾設備也是自制的,就沒有你說的那種情況,我一般一次蒸.300多斤料,半個多小時就出完了,不會超過一個小時,你蒸七八個小時,那得費多少炭?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關鍵是蒸前要發(fā)酵好。
主要就是發(fā)酵
自制的蒸餾酒設備,如果設計合理,蒸餾酒是沒有問題的,無非是一口蒸鍋一個冷卻器;蒸餾酒的出酒速度與發(fā)酵糟含酒量有關,發(fā)酵好的,含酒量大,蒸餾時凝聚酒份快而集中,出酒就快;發(fā)酵不良的酒糟,形成酒份低而慢,出酒速度就慢,長時間看著出不凈,出的酒度數還很低。
6,求生產白酒的工序
1準備酒精50%+50%的自來水及容器一個
2把酒精和水倒入容器中
3把手放入容器中,攪拌一分鐘
4先自己嘗嘗,若度數太高,加水,度數太低,加酒精
5完畢
一、工藝規(guī)程: 1、原料采用綠色食品基地生產的玉米、大米,選用無霉變、籽粒飽滿者制酒。 2、粉碎:大米、玉米分別粉碎,玉米去胚、皮處理后,篩選粒度為1-1.5mm,小查為釀酒原料。大米粉碎成小查后,作釀酒原料。 3、潤料糊化:粉碎后的原料,加入70-80℃的熱水拌料,加水量是原料重量的55-60%,潤料3-4小時,然后入甑蒸料,裝甑時要求均勻壓汽撒入,裝甑后,待蒸汽上勻后,再用60℃熱水潑在表面,以促進糊化,時間以裝完甑算80-100分鐘,蒸煮后要求達到熟而不粘,內無生心。 因手機限制字數 所以很抱歉
7,制作白酒的工藝流程
白酒的制作方法: 所用設備: 1.原料處理及運送設備。有粉碎機、皮帶輸送機、斗式提升機、螺旋式輸送機、送風設備等?! ?.拌料、蒸煮及冷卻設備。有潤料槽、拌料槽、絞龍、連續(xù)蒸煮機(大廠使用)、甑桶(小廠使用)、晾渣機、通風晾渣設備?! ?.發(fā)酵設備。水泥發(fā)酵池(大廠用)、陶缸(小廠用)等?! ?.蒸酒設備。蒸酒機(大廠用)、甑桶(小廠用)等?! ∥覈陌拙粕a有固態(tài)發(fā)酵和液態(tài)發(fā)酵兩種,固態(tài)發(fā)酵的大曲、小曲、麩曲等工藝中,麩曲白酒在生產中所占比重較大,故此處僅簡述麩曲白酒的工藝。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占60%以上。 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fā)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fā)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淀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淀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 ?.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鐘。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將原料和發(fā)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后,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fā)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 ?.拌醅。固態(tài)發(fā)酵麩曲白酒,是采用邊糖化邊發(fā)酵的雙邊發(fā)酵工藝,揚渣之后,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yǎng)酒母用)。為了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 ?.入窖發(fā)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后,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發(fā)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并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殘留量的變化。發(fā)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束發(fā)酵?! ?.蒸酒。發(fā)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fā)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并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
每種白酒的工藝都不一樣的 。 不知道你問的是什么香型的白酒。
制作白酒的工藝流程有三種,具體分別如下:1、固態(tài)法白酒(指采用固態(tài)糖化、固態(tài)發(fā)酵及固態(tài)蒸餾的傳統(tǒng)工藝釀制而成的白酒),如大曲酒、小曲酒、麩曲酒、混曲酒等;2、半固態(tài)法白酒(指采用固態(tài)培菌、糖化、加水后,于液態(tài)下發(fā)酵、蒸餾的傳統(tǒng)工藝釀制而成的白酒);3、液態(tài)法白酒(指主要采用液態(tài)糖化、液態(tài)發(fā)酵、液態(tài)蒸餾制成的白酒),如傳統(tǒng)液態(tài)法白酒、串香白酒、固液勾兌白酒、調香白酒等。擴展資料:影響最大的改革是全面總結了“煙臺操作法”,這個操作方法借鑒了酒精工業(yè)的麩皮曲及酒母制作兩個關健技術,并結合傳統(tǒng)的白酒工藝,形成了一套較為規(guī)范的操作法。當時總結了其特點是:“麩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溫入窖、定溫蒸燒”十六個字。由于濃香型酒在名優(yōu)酒中的產量最大,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許多工廠和研究機構對濃香型大曲酒工藝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研究控制低溫發(fā)酵,對發(fā)酵溫度曲線進行部結,提出了前期緩升,中期挺堅,后期緩落的策略。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酒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