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觴曲水和曲水流觴的區(qū)別(曲水流觴是指)

1. 流觴曲水和曲水流觴的區(qū)別

1. 流觴曲水和曲水流觴的區(qū)別

沒有近義詞。

造句

1、要說這天然居也不是裝潢的金碧輝煌,不過就是店主那別出心裁的曲水流觴吸引了他,在這里喝茶別有一番情趣。

2、而在靠近小溪的位置,居然還能看到幾只木制的茶盞,放在小巧的木制托盤上,仿佛古時曲水流觴的典故一般,在潺潺的溪水中兀自打著轉(zhuǎn)。

3、客座區(qū),推杯換盞,詩詞歌賦,往來眾席,生花妙筆,好一個國色天香地,往不復流觴曲水名。

4、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2. 曲水流觴是指

2. 曲水流觴是指

流殤”寫法是錯誤的,正確的寫法是“流觴”,具體釋義如下:

讀音:liú shāng?

表達意思:古民俗,每年農(nóng)歷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詞性:通常在句中作名詞,作為主語或賓語。

例句:

1、這個記憶中的曲水流觴的城市,如同江南的女子,別有一番韻味。

2、仿效曲水流觴典故,將兩園池塘打通,建雙魚放生池,一端通桃園的“繽花池”。

3、這座蘭亭園修葺得古色古香,真有曲水流觴的感覺。

3. 曲水流觴什么

蘭亭集序中“流觴曲水”的觴,是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

觴通常為木制,小而體輕,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兩邊有耳,又稱“羽觴”,因其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上,使其浮水而行。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漢族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習俗,后來發(fā)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

夏歷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

4. 曲水流觴指什么

意思是來了很多才華橫溢,為人賢德的君子,共同舉行讓酒杯在水里飄,飄到哪,就誰喝酒。

5. 流觴曲水還是曲水流觴

流觴為古人每逢農(nóng)歷三月上巳日于彎曲的水渠旁集會時,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隨水流,流到誰面前,誰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觴。

流觴

讀音:[liú shāng]

典故出處: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晉代有名的大書法家、會稽內(nèi)史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42人,在蘭亭修禊后,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引為千古佳話。這一儒風雅俗,一直留傳至今。

當時,王羲之等在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后,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經(jīng)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zhuǎn)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并飲酒。據(jù)史載,在這次游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為"書圣"。而《蘭亭集序》也被稱為"禊帖(tiè)"。

拓展資料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流傳的一種游戲。夏歷的三月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這種游戲非常古老,逸詩有云:"羽觴隨波泛"。

"曲水流觴"源于上巳節(jié)這一古老風俗。上巳指夏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

周代有水濱祓禊之俗,祓禊指洗濯身體以除去兇疾的一種祭祀儀式,朝廷指定專職的女巫掌管此事。

《詩經(jīng)·鄭風·溱洧》記載有鄭國陽春三月祓禊的情景。

6. 什么是流觴曲水

古民俗,每年農(nóng)歷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分解解釋:

曲(qǔ,qū,)曲 (⑥麯) qū 彎轉(zhuǎn),與“直”相對:彎曲。曲折(zh?)。曲筆(a.古代史官不按事實、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b.寫文章時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曲肱而枕。曲盡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說。曲解(ji?)。委曲求全。 彎曲的地方:河曲。 偏僻的地方:鄉(xiāng)曲。 姓。 釀酒或制醬時引起發(fā)醇的東西:酒曲。曲霉。 直 曲 qǔ 能唱的文詞,一種藝術形式:曲藝。曲話。 歌的樂調(diào):曲調(diào)(di刼 )。曲譜。異曲同工。曲高和(h?)寡。 直 筆畫數(shù):6; 部首:曰; 筆順編號:251221

7. 流觴曲水的曲的意思

曲水流觴是指古民俗,每年農(nóng)歷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曲水流觴成語典故

  流觴曲水出至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流觴曲水,亦稱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觴,是舊時上巳節(jié)的一種飲宴風俗,其大致方式是眾人圍坐在回環(huán)彎曲的水渠邊,將特制的酒杯(多是質(zhì)地很輕的漆器)置于上游,任其順著曲折的水流緩緩漂浮,酒杯漂到誰的跟前,誰就取杯飲酒。如此循環(huán)往復,直到盡興為止。

文人則將此俗發(fā)展成名士雅集--酒杯停在誰的面前,還得賦詩一首,其樂趣略同今人的"擊鼓傳花"或"丟手絹"。魏晉時,文人雅士喜襲古風之尚,整日飲酒作樂,縱情山水,清淡老莊,游心翰墨,作流觴曲水之舉。這種有如“陽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僅是一種罰酒手段,還因被罰作詩這種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動的參與,使之不同凡響。

8. 曲水流觴是指什么

[引以為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 把水引來作為飄傳酒杯的環(huán)形渠水,人們在它旁邊排列而坐。其代詞,指水流

9. “流觴曲水”

濟南屬齊國,濟南為齊國之濼邑。隨后,齊國又把濼邑改為歷下。濼邑在2600多年前,就建有城廓。春秋時,這里已成為齊國西部重鎮(zhèn)?!盀T”,指濼水,發(fā)源于趵突泉。甲骨文中就已有濼字,是濟南見于記載最早的地名,那時的濟南被稱為“濼邑”。戰(zhàn)國時期改稱“歷下邑”,漢代初年稱為“歷城”,這兩個名字皆因城南歷山而得名。元代趙孟頫的《趵突泉》一詩中,有“濼水發(fā)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釋義:濼水發(fā)源地出世上僅有,平坦的地面上噴出的水像白玉的水壺)”的詩句?,F(xiàn)濟南市的歷下區(qū),春秋戰(zhàn)國屬齊國,秦代屬濟北郡稱歷下邑,1955年1月稱市一區(qū),9月改稱歷下區(qū)。1967年改稱紅衛(wèi)區(qū),1973年復稱歷下區(qū)。擴展資料:從漢朝開始,農(nóng)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為“上巳”。在這一天,人們要到水濱洗濯,以消除不祥,叫做“修”。

巍晉以后,又把這一天確定為三月初三。在這天修以后,人們順便要舉行野餐宴樂和“曲水流觴”的詩酒盛會。

游樂的人們,列坐在環(huán)曲的水溪旁,把酒裝入觴杯中,置于托盤上,放在溪流上游的水面上,使之順流飄下。

觴杯飄至曲折拐彎處,往往會停住不動;即使在前一轉(zhuǎn)彎處未停,也會在后一個轉(zhuǎn)彎處停下。

酒杯停在誰的近前,誰就得將酒飲下,飲后還要作詩吟唱,作詩不成便是罰酒,這就叫“曲水流觴”或“流觴曲水”。

遠在北魏時期,濟南的士大夫及在現(xiàn)曲水亭街附近建起了曲水流杯池。

流杯池既現(xiàn)在的王府池子,池水北出,曲折東流,至今曲水亭街。當時這里清流映帶,楊柳依依,岸平草軟,是曲水流觴的理想場所?,F(xiàn)在曲水亭街,座落在珍珠泉之北,大明湖畔的百花洲之南,曲水亭依在,流水依舊,但溪流已無曲折可言,水亭也早已折除。

但如循流上溯,由王府池子至起風橋一帶,溪流回環(huán)曲折、曲水流觴之跡,還是依稀可尋的。

10. 流觴曲水是什么意思

曲水流觴是在夏歷的三月上巳這日,人們舉行祓楔儀式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故稱為曲水流觴。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漢族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習俗,后來發(fā)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

11. 曲水流觴是

曲水流觴

王紳?〔宋代〕

輕寒輕暖日舒遲,勝賞隨心是處宜。澗水引來應自曲,羽觴流至不容辭。

山陰遺跡羲之往,沂上風流點也知。不是君王文治洽,誰將往事樂明時。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