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家莊哪些酒廠要做廣告
石家莊的廉頗酒廠正在加大品牌推廣,需要合適的廣告媒體,你可以聯(lián)系一下。
2,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典故與下列哪個人物有關(guān)
以下內(nèi)容來自網(wǎng)上:原文“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zhàn)國末期趙國名將。主要活動于趙惠文王時期。初為田部吏,以法治租,得平原君賞識,被薦舉主管國賦收入,頗有成效。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 269),因秦攻趙閼與(今山西和順)甚急,諸將懾于道遠險狹,不愿領(lǐng)兵往救,趙奢認為此種戰(zhàn)勢猶如“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遂受命為將率軍救閼與。以攻其不備的方略,西出邯鄲(今屬河北)30里即滯留不進,就地筑壘,造成不敢與秦交戰(zhàn)的假象,并借秦間之口使秦軍難料趙軍意圖,反以
3,狹路相逢的下一句是什么
狹路相逢勇者勝
最初的來源——
趙奢 原文“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zhàn)國末期趙國名將。主要活動于趙惠文王時期。初為田部吏,以法治租,得平原君賞識,被薦舉主管國賦收入,頗有成效。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 269),因秦攻趙閼與(今山西和順)甚急,諸將懾于道遠險狹,不愿領(lǐng)兵往救,趙奢認為此種戰(zhàn)勢猶如“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遂受命為將率軍救閼與。以攻其不備的方略,西出邯鄲(今屬河北)30里即滯留不進,就地筑壘,造成不敢與秦交戰(zhàn)的假象,并借秦間之口使秦軍難料趙軍意圖,反以趙軍為怯弱。隨即卷甲疾行二日一夜趕至距閼與50里地,嚴陣以待秦軍,并搶先攻占北山高地,以有利地形發(fā)動反攻,大敗秦軍,解閼與之圍(見閼與之戰(zhàn)),因功受封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作奸犯科 嘻嘻
勇者勝
4,俠路相逢勇者勝是在哪次戰(zhàn)役中的口號
秦伐韓,軍于閼與。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不?”對曰:“道遠險狹,難救?!庇终贅烦硕鴨栄?,樂乘對如廉頗言。又召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蓖跄肆钰w奢將,救之?!妒酚洝?廉頗 藺相如列傳》
來源:趙奢,戰(zhàn)國末期趙國名將。主要活動于趙惠文王時期。初為田部吏,以法治租,得平原君賞識,被薦舉主管國賦收入,頗有成效。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 269),因秦攻趙閼與(今山西和順)甚急,諸將懾于道遠險狹,不愿領(lǐng)兵往救,趙奢認為此種戰(zhàn)勢猶如“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遂受命為將率軍救閼與。以攻其不備的方略,西出邯鄲(今屬河北)30里即滯留不進,就地筑壘,造成不敢與秦交戰(zhàn)的假象,并借秦間之口使秦軍難料趙軍意圖,反以趙軍為怯弱。隨即卷甲疾行二日一夜趕至距閼與50里地,嚴陣以待秦軍,并搶先攻占北山高地,以有利地形發(fā)動反攻,大敗秦軍,解閼與之圍(見閼與之戰(zhàn)),因功受封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近代:1947年千里躍進大別山,狹路相逢勇者勝 夜渡汝河 勝利挺進大別山劉鄧創(chuàng)造了奇跡。
5,狹路相逢勇者勝還是智者勝
狹路相逢,勇者勝
【解釋】窄路相遇,無可退讓,勇敢、勇猛并且有謀略的人能夠獲勝。
狹路相逢:
1,窄路相遇,無可退讓
2,猶巧遇
3,仇人相見,難以相容
勇:膽量和勇氣也。
典故
秦伐韓,軍于閼與。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不?”對曰:“道遠險狹,難救?!庇终贅烦硕鴨栄桑瑯烦藢θ缌H言。又召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蓖跄肆钰w奢將,救之?!妒酚洝?廉頗 藺相如列傳》 故事
趙奢,戰(zhàn)國末期趙國名將。主要活動于趙惠文王時期。初為田部吏,以法治租,得平原君賞識,被薦舉主管國賦收入,頗有成效。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 269),因秦攻趙閼與(今山西和順)甚急,諸將懾于道遠險狹,不愿領(lǐng)兵往救,趙奢認為此種戰(zhàn)勢猶如“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遂受命為將率軍救閼與。以攻其不備的方略,西出邯鄲(今屬河北)30里即滯留不進,就地筑壘,造成不敢與秦交戰(zhàn)的假象,并借秦間之口使秦軍難料趙軍意圖,反以趙軍為怯弱。隨即卷甲疾行二日一夜趕至距閼與50里地,嚴陣以待秦軍,并搶先攻占北山高地,以有利地形發(fā)動反攻,大敗秦軍,解閼與之圍(見閼與之戰(zhàn)),因功受封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6,七國是哪七國
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在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國國力最強。除秦國以外,其余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1、秦戰(zhàn)國時期,魏用吳起為將,屢敗秦軍,攻入關(guān)中腹地。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賢令,衛(wèi)鞅入秦,見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國政實施變法,史稱“商鞅變法”。從此秦國開始不斷強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蜀,從此秦正式成為一個大國。前246年秦王嬴政 即位,前238年掌權(quán),開始了他對六國的征服。從前230年秦滅韓國起,到前221年秦滅齊國,統(tǒng)一中國。2、魏魏文侯時期,魏國獨占中原。軍事上,以吳起、樂羊為將,滅中山(魏文侯死后復國),聯(lián)韓趙,敗嬴秦,弱羋楚,攻姜齊,中原地區(qū)魏氏獨大。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立,繼續(xù)著魏國的強盛。時魏東伐西討,南征北戰(zhàn)。但魏、趙關(guān)系逐步緊張,三晉后院失火。魏武侯、及其子魏惠王皆沒有明確的戰(zhàn)略目標,卻一味窮兵黷武。初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至魏惠王時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故又稱梁國。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決河溝灌大梁城,虜魏王假,滅魏。3、趙趙國先祖造父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寵。后平定徐國之亂中,造父軍功顯赫,乃受封于趙城,立趙氏。趙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時,叔帶因見周室腐敗,離開鎬京,來到晉國。以下七代而至趙衰,輔佐晉文公成就霸業(yè),趙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晉為諸侯,趙氏正式建國。三晉分家之初,三家秉承晉陽之戰(zhàn)之團結(jié)。韓趙魏三晉經(jīng)常結(jié)成三晉同盟,一起行動,共同進退。時三晉在魏文侯的領(lǐng)導下,形成一股極強的軍政勢力,破齊、伐秦、敗楚、瓜分中原,天下不敵。前262年,秦王龁、趙廉頗對峙于長平,雙方形成慘烈的拉鋸戰(zhàn)。至前260年,趙孝成王以趙括替廉頗,秦昭王以白起換王龁。不久白起圍趙軍長達40余日,趙軍全軍覆沒。趙國國力大衰。前228年,秦王政派軍滅趙國,俘趙王遷。4、韓“三晉”同盟之時,韓國隨之瓜分中原,獲利頗多,國勢達到鼎盛。但由于韓國四面受敵,且國人不尚武,屢為列強所攻打。在殘酷的戰(zhàn)國烽煙中,韓國不得不先后依靠于魏、齊、楚、趙、秦等大國。至前230年,秦王政首滅韓國。5、燕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諸侯國。戰(zhàn)國時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國滅亡。燕太子丹年輕時在秦國作人質(zhì)。逃回燕國后太子丹并沒有致力振興燕國,而是尋找到一位叫荊軻的刺客。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前228年,秦國占領(lǐng)了趙國都城邯鄲,逼近燕國。前227年,太子丹送荊軻和他的13歲的助手秦舞陽到易水之畔(現(xiàn)河北易縣)。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后荊軻刺殺秦王未遂。這一事件給了秦國一個進攻燕國的借口。前226年,大將王翦率秦軍占領(lǐng)了燕國的大半。燕王退守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滅于秦。6、楚戰(zhàn)國晚期,楚背齊合秦。公元前301年,齊聯(lián)合韓、魏攻楚,大敗楚軍于垂沙。次年,秦亦攻楚,取襄城。又次年,楚懷王入秦被執(zhí),后三年死于秦,楚從此一蹶不振。頃襄王時,秦繼續(xù)攻楚。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破楚拔郢,楚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頃襄王卒,考烈王立,以黃歇(封為春申君)為相。公元前257年,黃歇與魏信陵君救趙敗秦。次年,楚滅魯。公元前253年,楚遷都巨陽(今安徽太和東南)。公元前241年,楚遷都壽春(亦稱郢,今安徽壽縣西南)??剂彝踝洌顖@殺黃歇,立幽王。幽王卒,同母弟猶代立為哀王。哀王立僅二月余,為庶兄負芻之徒襲殺,負芻立為王。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蒙武破楚,虜王負芻,楚國滅亡。7、齊戰(zhàn)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齊聯(lián)合韓、魏攻楚,大敗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齊聯(lián)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guān),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齊、秦并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攻秦,罷于成皋。又次年,齊滅宋。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余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齊湣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燕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單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單組織反攻,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滅韓、魏、楚、燕、趙后,使將軍王賁從燕地南攻齊國,俘虜齊王建,齊國滅亡。
7, 四面楚歌 初出茅廬入木三分 煮豆燃萁 破釜沉舟 紙上談兵
初出茅廬的主角是諸葛亮和劉備...
依次是項羽、諸葛亮、王羲之、曹植、項羽、趙括、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 初出茅廬(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 煮豆燃萁(曹植)、 破釜沉舟(項羽)、紙上談兵(趙括)、背水一戰(zhàn)(韓信)。1、四面楚歌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2、 初出茅廬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并拜為軍師。而關(guān)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lǐng)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愿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命關(guān)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殺向博望坡。關(guān)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后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云從樊城調(diào)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后援。關(guān)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guān)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在戰(zhàn)斗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guān)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3、入木三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字號逸少,是東晉書法家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看見在他父親枕下的前代的《筆說》,他偷來讀。父親說:“你為什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東西?”王羲之卻笑著不回答,母親問:“你看的是用筆法嗎?”父看他年紀還小,擔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訴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我再教你書法?!蓖豸酥蛄讼聛碚f:“就讓孩兒看看這書吧,長大再看就耽誤了孩兒幼年的美好才華與發(fā)展了。"父親很高興,于是立刻就把書給了他。還不到一個月時間,(王羲之的)書法就有了很大進步。衛(wèi)夫人知道后,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看過用筆訣竅,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绷髦蹨I說:“這孩子將來名聲一定超過我?!睎|晉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讓王羲之把祭文寫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陶甙涯绢^剔去一層又一層,發(fā)現(xiàn)王羲之的墨跡竟?jié)B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底!刻者驚嘆其筆力雄勁:“竟入木三分!”4、 煮豆燃萁曹丕即位后,忌曹植之才,曹植從一個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貴公子,變成了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有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詩一首,如作不成就將行以大法(處死)。曹植才思敏捷,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吟出一首“煮豆燃萁”的《七步詩》。曹丕聽后,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最終沒加害曹植。5、 破釜沉舟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fā)了陳勝吳廣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后,劉邦和項羽率領(lǐng)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lǐng)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臺市)展開大戰(zhàn);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后,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本蘼挂粦?zhàn),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6、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惫?,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jīng)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zhàn)方案,結(jié)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7、背水一戰(zhàn)秦朝滅亡后,項羽和劉邦又展開了一場戰(zhàn)爭,這就是歷史上的楚漢相爭。劉邦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韓信。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后,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個小兵。項梁死后,韓信又跟了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韓信有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采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了漢王,被劉邦拜為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fā)兵東征,一定能戰(zhàn)勝項羽。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后悔沒早點發(fā)現(xiàn)這個人才。打那以后,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公元前205年,韓信偷襲魏王豹,滅掉魏國。10月,劉邦又派他與張耳率幾萬軍隊向東繼續(xù)挺進,攻擊趙國。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趙歇和趙軍統(tǒng)帥陳余立刻在井陘口聚集20萬重兵,嚴密防守。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車對大將陳余說:“韓信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勝仗,可謂是一路威風,現(xiàn)在他又乘勝遠征,企圖攻下趙國,其勢銳不可擋。不過,他們運送糧食需經(jīng)過千里之遙,長途跋涉。現(xiàn)在我們井陘山路狹窄,車馬不能并進,漢軍的糧草隊必定落在后面。這樣你暫時給我3萬人,從小道出擊,攔截他們的武器糧草,斷絕他們的供給,漢軍不戰(zhàn)死也會餓得半死。你在這里堅守要塞,不與他們交戰(zhàn),他們前不能戰(zhàn),后不能退,用不了幾天我們就可活捉韓信?!钡髮㈥愑嗖宦牐讨?yōu)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zhàn)。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后,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然后韓信又派出1萬人沿著河岸背水擺開陣勢。背水歷來是兵家絕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陳余得知消息,大笑韓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滅亡。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fā)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zhàn)。不一會,韓信、張耳假裝敗退,向河岸陣地靠攏。陳余則指揮趙軍拼命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jié)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見趙軍傾巢出擊,立即飛奔馳入趙營,拔掉趙國的全部軍旗,換上漢軍的紅旗。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這時漢軍兩面夾擊,趙軍大敗。士兵們殺死了陳余,抓獲了趙王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lǐng)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xiàn)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讓他們拼命呢!”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四面楚歌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破釜沉舟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背水一戰(zhàn)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初出茅廬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入木三分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煮豆燃萁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紙上談兵
四面楚歌(項羽)初出茅廬(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圍魏救趙(孫斌)臥薪嘗膽(勾踐)紙上談兵(趙括)指鹿為馬(趙高)入木三分(王羲之)背水一戰(zhàn)(韓信)希望采納謝謝。
四面楚歌(項羽) 初出茅廬(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圍魏救趙(孫斌) 臥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入木三分(王羲之) 背水一戰(zhàn)(韓信)希望采納謝謝。
入木三分說的好像是王羲之,煮豆燃萁說的是曹植,破釜沉舟說的是項羽吧,指鹿為馬說的是趙高,圍魏救趙說的是孫臏。指鹿為馬那個我不怎么確定。